■新竹清华大学校长 陈力俊
孙中山先生说过,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自上任以来,我更能体会到梅贻琦老校长的心愿——一生为一念,把清华办好。基于新竹清华大学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作为新竹清华校长,我想更要着眼于做大事。
民主治校是清华的传统
梅贻琦的教育理念是一个普世价值。他的第一个理念是要办好大学,就要有好的师资。如果没有一流的师资,优秀的生源、经费就无从谈起。这也是我们最重视的理念。
此外,把基础做扎实很重要。梅贻琦的办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昆明、台湾,规模都不大,可是名师云集,这也成为他办学成功的重要策略。加州理工学院校长曾说,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是扩张,难的是维持现有的规模和质量。该校始终遵循“学科不求过多,范围不求过宽,严格保证学生入学和学习质量”的办学方针。梅贻琦也是如此,在抗战时期领导的西南联大,可谓中国史上最强的高校,当时的教授不足200个人,学生不超过2000人,规模虽然不大,但有很多大师,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学生。
现在世界上的大学一般为教师治理,即教授治校,教师对学校有共同的责任,比如课程和聘人等都以学术的专业要求来治理。但是,学校建设属于专业管理,这是校长和团队的工作。我们也曾将两者混在一起,但如今已经分开了,观念较为正确。民主治校是清华的传统,通过评议会、教授会制度,将校务工作民主化,才能让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教师参与校务,承担责任。当年梅贻琦着力推行民主治校作风,一方面是他的个性使然,他是清华的领头人,要带领大家一起承担爱护清华和发展清华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外部的压力很大,推行民主治校也是让政治影响较小的一种方式。正是梅贻琦让这一校务管理基础更坚实。
把百分制改为等级制
新竹清华在很多领域都是领头羊和开创者,其实这也是清华的传统。在校务方面,新竹清华有很多独创之处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一项创新成果是把成绩百分制改成A、B、C的等级制。
由于台湾和大陆都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使得学生们往往对考试分数斤斤计较。而一个人的养成,不光靠的是专业,还必须有人文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学生抽出时间去培养。能够考进新竹清华的学生,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如果一定要去争第一名、第二名,学生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实际上,考第一名的学生,真正成就高的人非常少。这一事实告诫我们,一个人要有成就,光靠专业并不够。既然光靠专业不够,为什么不在其他方面多充实自己,让未来前程变得更加光明?这也是学分制改为等级制的重要逻辑。
担任校长的第一学期,我就在积极推进这项改革,此前学分制已在新竹清华实施了50多年。如今,台湾大学也采用等级制,他们讨论了很久,直到新竹清华大学考评等级制通过以后,他们才跟进。现在也有一些学校在慢慢跟进。事实上,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很多优秀的高校都在实行等级制,实行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大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我们自己。全世界目前只有大陆和台湾实行百分制。
我相信,新竹清华的这一项改善,5年、10年就可以看见成效。用等级制考评,前30%是A,表示学生学习课程有一定的收获,这样就够了。如果为了多考一两分,学生可能要多花一倍的时间,这就像始终在一个小游泳池里重复游泳,做无谓的练习。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许多课程,最终平均下来,还是能够分出学生学习的优劣。
迈向世界顶尖大学的路要稳
现在大陆一些大学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作目标,新竹清华也有迈向世界顶尖大学的计划,有了目标,我们就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实现。
不得不注意的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较迟,最早的京师大学堂也不过比清华早十几年,发展现代意义的大学的时间更短,中间还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政府没有精力来发展高等教育。严格来说,两岸的大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算进入世界舞台。
大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刚刚恢复,台湾是领先大陆的,90年代台湾相对领先,但大陆已经有些起色了。2000年后,大陆教育因为总量庞大,发展迅速,大陆和台湾教育发展不相上下,但在数量上还是大陆居多。
在这种背景下,大陆高校、台湾高校要打造成为世界名校,时间上还不够。因为文史哲发展受政治影响比较大,理工科和生命科学要靠经费、设备。其实,大家可以乐观一些,毕竟二者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更加希望,二者在迈向世界顶尖大学的路能够走得稳定一些、长久一些。
如今大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要把握这一契机,实现两岸合作,共创双赢。由于大陆高校、台湾高校发展的轨迹不一样,互有长短,互相学习是很重要的。目前,两岸四地的大学校长已经有定期聚会交流,我们在北京清华举办了新竹清华日活动,我带领新竹清华12位名师赴北京清华交流,每位教授都作了精彩的讲座。这样的活动,我们今年还会继续开展,并且范围还将有所扩大。
(通讯员钟秀斌、颜小革采访整理,有删节)
《中国科学报》 (2013-10-10 第7版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