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致力于炸药研究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遗愿中,化学是5大奖励领域之一,诺贝尔化学奖的百年历史,也是在书写一部“在化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现或贡献的科学家”的编年史。
104次
自1901年设立以来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共颁发了104次。
163还是162?
在111年的历史上,共有163人次获颁诺贝尔化学奖。不过,由于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曾在1958年及1980年两度问鼎,实际获奖人数应该是162。
8年空缺
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出现过8次空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原因不外乎两点:没有能够达到评奖标准的候选者,以及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一战和二战。
独享与分享
从1901年到2012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荣耀的科学家共有63位;由两位获奖者平分秋色的情况出现过23次;另有18次为三个人分享大奖。
平均年龄
截至2012年,162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是57岁。
最年轻的获奖者
1935年,35岁的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捧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与他携手走上领奖台的还有他的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长女)。
最年长的获奖者
诺贝尔化学奖最年长得主纪录保持者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他在2002年领奖时已是85岁高龄。
化学奖与女性
女性绝对不是诺贝尔奖殿堂的点缀。从1901年到20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共有4位,人数虽不占优,但成就独一无二。她们是: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因研究放射性元素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分离出纯的金属钋、镭,于1911年获奖;法国科学家伊伦·约里奥-居里,因发现人工放射性,于1935年获奖;英国科学家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因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等分子结构取得成功,于1964年获奖;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于2009年获奖。
梅开二度
化学界的大拿非弗雷德里克·桑格莫属,他曾于1958年和1980年两次折桂。另外还有两位跨界高手:居里夫人,继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之后,又于1911年摘取化学奖;美国化学奖莱纳斯·鲍林,分别将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两枚奖牌纳入囊中。
得奖一家亲
居里一家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之家”:4人、3次获奖。1903年,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领域的最高荣誉;8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摘得化学奖桂冠;1935年,他们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其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又戴上了属于自己的化学奖奖牌。有意思的是,小女儿艾芙·居里的夫婿亨利·拉布伊斯,在1965年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总干事的身份代表儿基会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
父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并分别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例子还有: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其子乌尔夫·冯·奥伊勒是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阿瑟·科恩伯格,其子罗杰·D·科恩伯格于2006年捧得诺贝尔化学奖。
被迫弃奖
历史上曾有3位来自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迫弃奖,分别是1938年化学奖得主理查德·库恩、1939年化学奖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和193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哈德·多马克,当时阿道夫·希特勒阻挠了他们领奖。后来诺贝尔奖委员会为他们补发了奖章和证书,但是没有奖金。
化学奖最青睐的领域
从跨度超过百年的化学奖历史来看,获奖成就几乎涵盖了基础化学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化学到生物化学再到应用化学。换成数字来说就是,与碳元素有关的有机化学,获奖次数不少于25次;生物化学方面的发现已经获奖多达11次,其中8次是在1970年至1997年之间摘取的,说明生化领域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而物理化学,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囊括了14个奖;还有6个奖颁给了理论化学研究;关于化学结构的研究也是诺奖青睐的对象,总共获奖8次,包括确定大生物分子或分子复合物的机构以及对测定方法作出的改进;工业化学方面首次获奖是在1931年,但近些年有多个奖均与工业应用有关,比如高分子化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突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