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3-10-24 11:48:24
选择字号:
港生在内地也遇“水土不服” 被称多管闲事
破解融入难需转变思维

广州暨南大学港生云集。 (图片来源:大公网)
 
近期辽宁高考“状元”疑因水土不服,从香港大学休学重返内地复读再考北大一事在香港引发热议。与内地生赴港读书火爆相似,港生北上求学人数也每年递增。许多港生坦言,面对新环境难免“水土不服”,但只要摆正心态,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北上耕耘、收获之路。
 
文化差异产生沟通难
 
据香港媒体报道,“北上读书近两个月,与舍友、同学的沟通相处成为最大困扰。”在广州暨南大学就读大一的香港学生鹏仔,近期一直陷入沟通“危机”,他与一名赞比亚留学生同住,因舍友寡言且英语口音很重,他俩每天见面只说3个词:“嗨、早晨好、晚上好。”
 
与鹏仔境况类似,暨大港生阿国亦面临交流困难。他原以为语言在广东不会成为沟通难题,开学后才发现,而刚入校的港澳生普通话不是很灵光,仅能作简单的问候,一旦涉及专业课内容,往往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场景。
 
即便遇上广东本地生,因相互交集过少,沟通也会出现困难,虽然想找话题增进彼此了解,但成长环境背景不同,彼此共享的话题仍然有限。
 
港生被称多管闲事
 
一名华南理工大学的港生抱怨说:“在香港高校,运动场所都可以全天候免费使用,这里却要限时并收费。”部分港生更被一些内地生和学校工作人员私下称为多管闲事的“抱怨精”。暨大港生琪琪说,开学时她曾向物管投诉宿舍空调漏水,但物管方仅让她写份报修条。“两个月过去了,即使我多次投诉,物管最后竟以‘这是普遍现象,没损坏’为由不再理会。”
 
面对北上求学的“水土不服”,现就读暨大大二的港生黄漪勤给出了小建议:“虽说港生与内地生成长背景不同,亦有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总会有兴趣交集点,通过学校社团等集体协作和交流,沟通的隔阂就易被打破。”自幼有芭蕾功底的她成为学校舞蹈队的积极分子,“因大家的时间较难协调,常在晚上9时后才一起排舞。”因为这样,她因此认识了一群“夜猫子”,更与这些内地同学结伴“钻地铁”出游,她俨然成了半个“老广州”。
 
摆正心态转变思维
 
曾在内地读书现已工作的澳门人许文权坦言:“北上求学获益良多,除了练好普通话外,还学会照顾自己,认识全国各地的同学,延展人脉,对日后工作帮助很大。”许文权说,只要摆正心态,持之以恒,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据新华社报道,曾在北京大学求学、现为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的岳中琦说,刘丁宁从港大休学虽然是个案,却是许多内地学生对香港并不了解和适应的写照。“人到了一个新环境肯定有不适应的情况,调整好心态最重要。”他说,“年轻人应该努力适应环境,不管是在港大还是北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随着内地生选择港校的越来越多,并不意味着港校就没必要对原有的办学进行调整。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才可能更好地发挥港校的优势,这不是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办学风格,而是在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岳中琦也认为,随着内地学生增多,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水平不能同步跟进,肯定会产生矛盾和问题。“学校管理者不能抱着老思维不放,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他说。 (原标题《港生在内地也遇“水土不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