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李瑜
回放:
11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北京连日雾霾,朝阳区某百货商场空气净化器销售火暴,咨询和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从上午到现在还没休息过,只能靠咖啡提神。”该商场专柜销售人员介绍说,有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售价过万元,但当天的销售额已达100余万元。
疑问:
室内污染来自何方?空气净化器的原理是什么?其实际效果又是怎样?
解答:
“室内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室内产生的,包括装修材料和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是从室外带入的,包括人为携带和空气渗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兆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室内污染物的研究中,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现实来源,有怎样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考虑通过何种有效途径能够将其去除。
刘兆荣表示,从之前的研究结果看,只要出现灰霾天,即使窗门紧闭,室内的颗粒物浓度也会出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包括密闭很严的办公场所也无法做到将颗粒物彻底拒之门外,只是比重相对低些而已。”
那么,空气净化器能否在此时大显身手呢?
“对于室内环境净化,物理和化学方法都有了相当成熟的概念。”刘兆荣解释说,标准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的均是多级合成的净化手段:第一层隔除大颗粒,第二层除去小颗粒,接下来是活性炭吸附,最后再进行光处理催化,除去有机物。
但空气净化器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也会受具体使用环境和工艺完备程度的影响。“比如北京的灰霾天,除了颗粒物还有很多有机有害物质,那么就得看净化装置在工艺设计上是否对上述类型都做了组装,如果系统中有这些的话,理论上讲可以起到作用。”刘兆荣说。
然而,令刘兆荣感到忧虑的是,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一些空气净化装置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这些空气净化器,由于其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参照的是实验室研究时的检测结果,因此在对外宣传报道的时候,可能会给出一个非常高的净化效率,而这是基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一个理想结果。”刘兆荣指出,当人们把空气净化器拿到实际场所或环境中去用的时候,会发现其实际应用效果远不如厂商之前所宣传的那样好。
此外,国家层面的监管缺位也为空气净化器市场的不良发展埋下隐忧。“中国对净化器的限制只停留于将它作为一个普通家用电器的程度(即限制了它的用电安全),至于净化器中的净化材料如何实现净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净化,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限定。因此,消费者往往感觉比较乱。”
而且,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白雪涛看来,家用空气净化器的效果十分有限。
“办公单位、实验室安装空气净化器确实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普通住宅则不然。”白雪涛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二者在安装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办公场所内的空气是通过新风风口(是从室外引入空气的风口,空气从室外引入,经过新风风口过滤、杀菌、换热后送入室内)进出的,所以在此安装空气净化器是有很大作用的。”
而普通住宅的空气是由门窗进入的。“我们买来空气净化器一般都放在角落处,而它的净化范围一般在直径2米左右,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空气就不一定能被净化器‘捕捉’到。”
专家同时介绍说,国外一些空气净化器厂家往往选在用户进行房屋装修时来销售,他们会根据需要对整个房屋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既然空气净化器需要空气对流,那么,窗嵌式净化器在未来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呢?
“这绝对不可以。”白雪涛表示,如果室外空气污染过重,用不了多久污染物就会将净化器的过滤装置堵住。“尽管效果会很好,但为此付出的更换与维修代价绝不是普通百姓家庭能够承受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易斌则表示,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在做,但技术还完全不够成熟,因此不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3-11-0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