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2-7 9:25:59
选择字号:
政府参与大学评估的时机与公信力
 
■尤小立
 
教育部直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2012年中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后,关注的人大多是高校的从业人员,不过,以笔者的观察,其中的大多数人也只是偶尔地看看结果,并没有太当回事儿。
 
没当回事儿,也就是不关心,而之所以不甚关心,是因为这样的评估、排名与大多数高校从业者并没有什么关系。据有关报道,这次由教育部主导的大学一级学科评估,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约5000名专家参与,耗时一年,使用的经费亦可想而知,可是却得到了这样颇为冷清的反应,确实值得思考。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学科评估比“大学排行榜”更具科学性,也更有学术上的价值,这应是教育部直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参与到排名行列中的最坚实的依据。但自从中国出现“大学排行榜”以后,类似的“大学排行榜”不仅日趋增多,相应的大学评估也都充满了争议。目前国内的几个“大学排行榜”对大学的发展,不仅没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相反由于指标和数据的不透明,使它们成为被质疑的对象,也大大影响了类似行为的公信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教育部背景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参与实施大学一级学科的评估,并且进行学科打分排名,不仅不能提升其公信力,反而给已经被淡化的大学有关排名的追求和差不多被遗忘的“大学排行榜”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但如果仅仅把这一切归结为“进入时机不恰当”,也许过于简单化。因为从本轮以及上两轮的学科评估的结果不难看出,操作者对于排名的热衷。对于评估一方来说,只要是排名或打分,为公平起见,就必然要指标化或量化。对被评估一方来说,只要你提出指标,就必然会以指标为鹄的,一切以指标为中心,这是过去一场又一场围绕量化指标的攻防游戏不断上演的幕“前”推手。
 
其实,在当下中国,真的只有硬性的指标,比如高考按考分招生,倒还有一点公平可言,但问题在于实际操作时并不全由指标说话。各种复杂因素往往软化,乃至扭曲硬性的指标。本次学科评估与上次一样,大量出现的排名并列的所谓“双黄蛋”、“三黄蛋”、“N黄蛋”,不仅给评估增添了中国式的喜剧色彩,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那些复杂因素的巨大能量。
 
大概是有感而发,已经有网友在留言中怀念起民间的“大学排行榜”。这种美化“大学排行榜”的言说虽然不甚恰当,却暗含了一个信息,这就是对于有关管理部门权威发布的不信任。我们的管理部门有一个行政习惯,在面对民间乱相时总喜欢大包大揽,强力介入。这种大包大揽可能在短期内有效,可长此以往,不仅作用会削减,而且会不堪重负。
 
以这次学科评估为例,尽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声明,这不是一次政府的行政评估,但在大多数高校以及大多数地方媒体眼里,这就是一次政府主导的权威性极强的行政评估。高校事前隆重地动员,成立专门迎接评估的领导小组,地方媒体事后像报道本地选手获得奥运会金牌一样,竞相报道本地排名第一或靠前的院校和学科,都是证明。
 
但有时候,公信力不是因为有政府背景的单位主导,大量专家的参与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就可以建立起来的。相反在不该参与的领域,过分地强调政府主导,反而可能降低其公信力。早有有识之士呼吁大学及其学科评估由第三方独立负责,也就是说,主管部门应该放权给与其无关的机构来实施,这也是管理部门建立公信力的重要一环。但退一步说,在这样做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参与的时机和评估本身的取向也显得十分重要。
 
从评估结果受到多数大学从业人员冷落或仅仅沦为一种谈资的结局看,现在确实不是政府主导的机构参与评估的最佳时机;而就评估的内容看,打分和排名这种貌似激励的取向,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目下评估的方式和标准不完善,大学管理缺乏真正的科学规范,片面地追求量化的热情依旧不减而又非要以评估的方式检验大学一级学科综合水平时,相对符合实际,又不会引起攀比、寻租等负面效应的学科评估,只应该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合格,一是不合格。
 
增加公信力,减少排名欲是管理部门转变工作方式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减少管理环节,才能促使中国大学更好地成长。这应该也是所有普通的高校从业者在2013新年以及农历蛇年的一点期望。
 
《中国科学报》 (2013-02-07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