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同年底,这一基础领域的科学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然而,在欢庆成功之余,中微子实验项目一位科学家的一番话却很耐人寻味。
他说,长期以来,主导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积累薄弱等客观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但更为重要的差距在认识层面。比如,我们就常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你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如回答“没有”,下一个问题就是:能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回答还是否定的,再下一个问题就是:既没有实际用途,又不能得诺贝尔奖,花费时间搞这个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这位科学家遇到的问题,想必很多科研人员也都遇到过。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科技界和普通公众中并不鲜见,甚至还比较普遍。如果这种认识和心态长期存在,不予以纠正,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乃至整个科技事业的发展。
比如,在科学决策方面,某些“没用”的基础科研项目得不到经费支持,从而错失可以获取重大科研成果的机会;比如,年轻人不去学“没用”的基础科研专业,导致一些重要基础科研领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再比如,某些基础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好的研究态势,露出一点苗头时,科研人员就急于求成抢发论文,结果反而被其他国家跟踪反超。还有,有的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出名、出成绩,甚至不惜造假、作弊等。
前不久,2012年国家科技奖颁布,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再度空缺又一次引起热议。人们分析和罗列出各种原因,有人说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有人说是科研环境不够宽松,还有人说是评奖标准高,“宁缺毋滥”,可是却很少有人反思:是不是因为缺失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心态?
事实上,基础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产出成果的周期也较长,成果的作用也并不是立马就可以显现的。例如,20世纪初由马克思·普朗克、尼尔斯·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的量子力学, 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被革命化地改变。通过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除通过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写。
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形成了人类崭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些个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
因此,我国基础研究领域要想取得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原创性、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必须从认识和心态上做出改变,避免急功近利,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于求成,多一些“铁杵磨成针”的恒心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原标题:急功近利 害莫大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