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春生
海南省乐东县偏僻山村的西瓜南繁育种试验田里,一位年近花甲的女专家正在不停地忙碌,她就是山西省农科院西瓜育种专家、研究员王果萍。
人们说她像“候鸟”,不辞劳苦地南北迁飞,也不停地收获着希望的种子。而她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即将成熟的西瓜。
从事了大半辈子西瓜育种的王果萍说,培育易于被农民接受、又广受市场欢迎的西瓜新品种,是她孜孜以求的梦想。
“从杂交授粉,到田间管理、考种鉴定,哪一道工序都不能少,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王果萍对她的育种工作一贯精益求精。
最艰难的要算是杂交授粉——早上植株开花前,必须对已授粉套袋情况逐一复查,所以往往天不亮就得起床下地,踏着田间露水进行检查作业。每当授粉季节,她和课题组人员天天都要持续干五六个小时,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整个人身体累得就像散了架。
30年来,她先后主持选育出西瓜新品种“双抗八号”、“农丰4号”等十多个瓜菜新品种,其中“晋花无籽”、“晋阳无籽”等无籽西瓜新品种填补了山西省这一产业的空白。
“农丰4号” 西瓜新品种由于适应性强、品质优良,2011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省内外推广65万亩,平均亩增收277.27元,新增总产值约1.8亿元。
为使科研成果惠及广大百姓,实现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相互配套,王果萍还从生产实际出发,研发出数套瓜果优质高效立体栽培新模式,并广泛示范推广。
太原市清徐县南青堆村是王果萍指导的设施瓜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村,去年首次在温室大棚示范种植了她选育的“雪甜宝1号”杂交甜瓜新品种,仅一季每个大棚收入就达2.5万~3万元,村民们兴奋地说:“我们简直是种了一棚‘金瓜’。”
《中国科学报》 (2013-03-29 第7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