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的“大容量、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革了电池的命”,这项突破性技术开创了“智能”电池之路,突破了动力锂电池发展瓶颈,能成功地大幅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容量、使用寿命和比能量。
据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教授唐致远介绍,该技术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容错控制技术引入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制备中。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应用于许多电池企业,在该技术的指导下诞生了很多电池中的“超级战士”。比如基于该技术研发的圆柱形单体400Ah(安培小时)锂离子电池,创造了世界单体圆柱形电池容量之最,被誉为电池界的“巨无霸”。
以12米长33座大巴车为例,应用传统技术至少需要数千块10安培小时小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而采用“巨无霸”电池只需200块,减重1/3,并且大大减小了控制过程中实现均衡的难度,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行驶费用也会大大降低,还是以12米长33座大巴车为例,一般百公里消耗柴油25升(每升柴油7元),费用175元;而同样大小的电动大巴车使用这种“巨无霸”电池,则行驶200公里需充电一次,每次6小时,约需用电150千瓦时,百公里费用为40元左右,只是柴油大巴车的1/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