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立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6 8:27:37
选择字号:
服务老区,赣医人在行动
赣南医学院为赣南老区培养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纪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本报记者 徐立明
 
江西赣州——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上,赣南老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和国在这里奠基,伟大长征从这里起程,许多开国元勋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这里的人民舍生忘死,赤胆忠诚,“万里长征路,缕缕兴国魂”。在鲜血与生命延伸的长征路上,每一公里都有赣南儿女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生命路标,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热血与生命。
 
赣南医学院,红土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医学院校。70余年来,怀着与赣南老区、与人民大众相依相伴的不悔情怀,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直深深扎根于广袤的赣南大地,努力克服区位劣势和基础弱势,积极改善赣南及周边地区看病就医条件,为的就是要向老区人民尽一份心,还一份情。
 
当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21世纪,受历史、地域环境等因素掣肘,赣南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相对滞后,医疗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才的短缺、技术的匮乏成为制约老区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一片为新中国成立浸染了鲜血的特殊地方,怎能让红土地上的人民流血又流泪?赣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从地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奋斗的足迹,收获了累累丰硕的果实。
 
科学论证,首创农村医学“订单式”培养
 
市场经济社会时期,从“东南西北中,打工到广东”,到“孔雀东南飞”,再到“一江春水向东流”。近些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逐步向发达省份流动,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观、择业观也发生着变化,“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成为一句口号,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8个县(市)、区。2005年,经调研发现,赣州市乡镇卫生院的技术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作为一个总人口达到870万、农村人口占80%的人口大市,农村卫生服务人员总量少,缺口大,总数不足最低需求标准的2/3;学历层次低,中专及其以下学历者占80%,现有的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远远无法满足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基层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尽快为乡镇卫生院补充一批医学人才,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改善农村卫生人才结构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赣南医学院竭力为学子打造“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地方去”的服务意识。据抽样统计,该校78.9%的毕业生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在全国各地最艰苦的医疗前线。作为江西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本科医学院校,以及多年来长期服务于赣南老区人民的本土高校,为乡村培养专门医疗人才,学校责无旁贷。但是,在新时期,特别是新的医疗大背景下,如何让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老百姓服务,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政府、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2005年底,赣南医学院与赣州市人民政府协商后达成共识,为赣州市“订单式”培养农村医学人才,实现医学生的“下单”培养,预签就业,学生“成熟”后直接到预签单位服务。即从2006年至2008年,赣南医学院连续3年,每年为赣州市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培养100名医生。考生生源来源于赣州市,毕业服务于赣州市基层卫生院,培养层次为大专,专业为临床医学(分全科医学与超声医学两个方向)。3年下来,基本保证了赣州市312个乡镇卫生院中,每院有一名大专全科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
 
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培养模式开创了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的全国先河,也再次清晰地勾勒出赣南医学院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
 
订单生培养模式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要吸引大学生到基层接受锻炼,投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没有好的政策,就无法使工作落到实处。为此,赣州市政府制定了系列政策,为订单生入学、在读以及就业提供优惠,并尽可能减少后顾之忧。按照规定,订单生的人事关系和工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列入编制,集中管理,若乡镇卫生院无空编的,由市卫生局协调增加编制。各县(市、区)人事部门在转正定级、工资审批时,提前半年定级,定级的职务工资比国家规定的定级标准高定一档。享受农林一线科技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即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5年以上的,在现有工资的基础上,向上浮一级工资。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8年以上的,上浮的一级工资转为固定工资。对工作中表现优秀者,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选任到领导岗位。鼓励接受继续教育,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职称评聘时免试外语等。
 
同时,在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奖、助学金资助方面,也额外给力。除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以及学校各类困难补贴,勤工助学岗位之外,学校与赣州市卫生局还联合出台了《订单式培养大专生助学金、奖学金评选办法》,专门设立了订单生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压力,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安心学习。
 
每年高考前夕,赣南医学院在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政策宣传。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培养模式一经推出,在赣州市引起了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巨大,激发了广大莘莘学子立志为家乡贡献聪明才智的热情。连续3年,订单生录取率及报到率接近100%,录取的300名学生中,仅有1名2008级新生未报到。报考人数连创新高,生源质量极佳。仅以2007年为例,赣南籍考生报名上线人数达600多名,是招生计划的6倍多,录取考生的考分为430~506分,超过三类本科,不少考生分数达到并超过二类本科录取分数线。订单定向生入校后,学习目的明确,专业思想巩固,学习积极性高,学风班风优良。
 
积极探索,“全优化”培养基层医务人才
 
“教书不育人不是好老师,看病不看人不是好医生。”
 
这句话是赣南医学院党委书记黄林邦的“名言”。在全校的教职工大会上,黄林邦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教职工。回顾医学订单定向生的培养过程,赣南医学院按照“三全、四优、五化”的人才培养思路,从学生的信念、医德、专业、素质及后续发展上,精心打造一枚枚农村医疗“螺丝钉”,以优质的教育以及医疗卫生水平回报赣南老区。
 
三全,即全科、全面、全程。在医学订单定向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彰显“毕业即就业”的特色,全方位打造“用得上”的人才。
 
全科。考虑到基层卫生院的实际状况,赣南医学院招收的三年制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大专生,专业方向为全科医学、超声医学。学生能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下到乡镇卫生院后能很快上手,是富有全面、独立工作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
 
全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总体要求,在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的培养中,强调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三者并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农村卫生工作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应用型基层医疗人才。
 
全程。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的业务培训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全程。赣州市人民政府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他们的业务培训纳入统一规划,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成人继续教育,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赣南医学院也承诺,将优先给予他们回母校或赣南医学院各直属附属医院免费进修及培训的机会。
 
四优,即课程优、实习优、精神优、素质优。在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优质、严谨、高效,从基础知识,到实践操作能力,到思想道德综合素质,要高标准、严要求。
 
课程优。专业学习是根本。入学前,学校根据培养要求和生源特点,认真制定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训练和考评方式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在教学上,突出强调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动手能力和服务农村能力的培养,注重地方病、常发病以及农村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健康教育》课程。按照针对性、能力本位、主体性、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置原则,注重“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培养,以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4个课程模块为基础,将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拓展型实践教学各环节纳入课程体系,共同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的、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职能。
 
实习优。临床实践能力是基本。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为赣州市输送医学专门人才,因此,必须针对岗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见习,实现教学和实践相统一。在实习去向上,充分考虑订单定向生的特殊性,基本安排到毕业后即将服务的县(市、区)人民医院实习。实习结束后,由赣州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对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培训。
 
精神优。服务基层的信念是灵魂。学校注重用赣南苏区精神,打造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坚定信念、扎根基层、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品德,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渠道,培养他们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服务基层的志愿和信心,以实际行动回报红土地的感恩的心灵。学校以“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精神和“艰苦奋斗,科学求是”的办学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接过无数赣医学子手中的接力棒,为母校续写新篇章,为人民奏响生命之歌。
 
素质优。素质打造形象。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入学后,学校为他们编定了专门的行政班,遴选优秀辅导员,从严要求,规范管理,确保培养质量。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助人为乐、悦己达人的素质,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独立自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化,即生源质量优质化、教学团队专家化、思想教育科学化、组织实施协同化、社会影响广泛化。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赣南医学院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培养的新路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生源质量优质化。优质生源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从源头上抓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好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培养工作的宣传、动员。自2006年起,连续3年报考人数屡创新高,不少非赣州生源的考生家长也来电咨询,录取异常激烈,3年录取平均分数均高于三本控制线。学校切实做好签订协议前后的电话咨询、现场宣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生源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稳定性。
 
教学团队专家化。在日常教学中,合理调配优质教学资源,充分调动起知名教授、专家们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专家型教学团队。要求校内知名教授承担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亲自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共同参与专家、教授们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发挥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优势,要求各附属医院临床业务科室的“名医”们承担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的实践教学,鼓励他们到附属医院见习。
 
思想教育立体化。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将课外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培养过程。积极开展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班级与教研室“挂钩”、处级干部与学生班级联谊,通过联谊示范带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组织实施协同化。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的产物,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积极探索,充分实现了校市紧密合作、共赢互惠的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初衷,符合赣州市的农村现实情况,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同时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赣州市地方政府与学校一道,形成并完善了系列教育培养、日常管理、招生就业以及奖助学金评选等管理办法,规范了教育工作。
 
社会影响广泛化。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培养实施以来,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卫生部、教育部高度关切,省卫生厅、教育厅多次来赣州市调研并召开全省现场会,要求在全国、全省推广做法。《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健康报》、《江西日报》等众多媒体也进行了报道。赣南医学院出版的理论专著《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江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第三届农村医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西省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座谈会等会上,学校也作了主旨发言。2011年9月,赣南医学院承办了全国省(市、区)属高等医学院校协作年会,重点研讨为基层医药单位培养定向人才的长效机制和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黄林邦作的专题报告反响热烈。
 
2010年9月,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医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关于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工作实施办法》,由省财政投入7100万元,用3年时间招录医学生2600人。到目前为止,赣南医学院共承担了683名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任务。同时,赣南医学院申报的《探索“五年制”乡镇(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作为江西省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高校,学校正深入开展基层医务人才的教育试点以及研究工作,各项子课题的立项研究也在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相信在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改革试点项目一定会交上一份充满创意、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满意答卷。
 
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培养工作的有效实施,是赣南医学院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立方向,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时代写照,谱就了医学教育事业创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作了有力铺垫,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受检验,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工作凸显成效
 
从2006年9月农村医学订单定向培养工作的启动实施,到2011年7月学生顺利毕业,人才培养赣医模式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同行的普遍赞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年之后,订单定向生是否真正做到了“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串串生硬的数字却有着最有力的说服力——
 
下得去:订单定向生100%基层就业。每一届订单生入校之日起,赣南医学院、学生(家长)、赣州市卫生局之间签订协议,明确了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协义规定,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保证生源质量;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如期毕业,承诺在乡镇工作八年;卫生局保证毕业生安排工作,一方如违约,将赔偿违约金。
 
2011年7月,299名订单式农村定向医学生全部毕业,按照入学初签订的协议,服从组织安排,自动下到基层,服务在赣州18个县(市、区)的各个乡镇卫生院里,没有发生一起因不接受安置主动毁约的事件。
 
2010届毕业生谢海燕说,入学前与学校、卫生局签订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协议书时,已明确将来必须在乡镇卫生院连续服务8年以上。到基层就业有利有弊,总体来说,还没毕业就有了“婆家”,少了就业压力,为我们减轻了找工作的后顾之忧。再说,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农村来的,赣南这片红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毕业后分到乡镇很快就适应起了农村的工作、生活。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有着70余年扎根老区、服务基层的优良办学传统,培养的4万余名优秀学子,成为赣南及毗邻4省8市数千万人心目中的‘生命守护神’。校友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师弟师妹们树立了榜样。为充分发挥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学校经常邀请校友回母校作专场报告。他们中,有40余年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陈景来,有获得‘江西省百名扎根基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宁都县湛田卫生院院长谢光轮,有身残志不残、志愿服务西部的‘江西省、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蔡德清等,他们纷纷登上赣医讲坛,用最直接、最生动的事迹来教育和感染学子。”赣南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韩立民说道。
 
留得住:订单定向生98%仍在岗。时隔几年,为深入了解2009届、2010届、2011届的299名农村医学订单定向毕业生基层工作情况,2013年3月,赣南医学院深入赣州18个县(市)区的150个乡镇卫生院,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查看相关资料和实地了解等形式,从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的服务态度、业务流程规范、诊断水平、治疗质量高、廉洁行医、合理治疗、职业道德、合理收费以及总体评价等8个方面,对农村订单定向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调研结果令人满意。
 
截至日前,299名农村医学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共有292名仍在岗,占总数的98%。农村医学订单定向毕业生整体上表现优异,综合评价较高,有10名毕业生已担任各级乡(镇)卫生院副院长,20余名毕业生成为单位骨干或科室负责人,正逐渐成为赣南乡镇卫生院一支重要的技术骨干力量。
 
292名农村医学订单定向生没有辜负地方政府的厚爱,没有辜负母校的教导。他们接过一代代赣医学子手中的薪火,发扬传统,无私奉献,扎根红土地,筑牢了基层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在采访中,该校2009届毕业订单生潘奇林说:“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卫生院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这里却是保障老百姓健康的最好防线,我会始终牢记肩上的使命,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青春。”潘奇林工作的地点离家很远,他一年都很少回家,但想到责任与使命,他毫无怨言,而是深入田间地头,送医上门,看着农民兄弟憨厚的笑容,他觉得所有的苦与累都值得。
 
该校2009届毕业生张辉林对记者说:“生长在农村的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高考后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赣南医学院,从而有幸成为第一批全科定向生。毕业分配到全南县城厢镇小慕村分院,这里没有商店,没有餐馆,没有街道,甚至连菜市场也没有。饭得自己煮,菜得自己种,整个分院就三个职工,一个护士,一个药剂师和我这个唯一的医生。尽管有过失落,有过彷徨,但是医院领导、同事关心、帮助我,2011年3月还把我送到全南县人民医院进修。渐渐地,我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信念。”
 
该校2010届毕业订单生李津说:“我有两个宝,一个是责任,一个是热情,能够回报家乡、服务百姓是我最大的愿望。”这个要强的姑娘,一次雨天路滑摔得头破血流,但到医院缝了几针后,还是坚持上班,理由只是简单的“病人比我更着急”。为此,李津被同事比作辛苦耕耘的牛,她却说“看见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心里比吃蜜还甜”。
 
……
 
292名订单生,就是292个潘奇林、张辉林、李津,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学生的誓言,在用无私奉献延续着生命的长度和深度,在用最大努力惠及一方百姓。
 
干得好:千千万万基层的口碑。“工作几年下来,我跟随医院服务队跑遍了全镇的所有村庄,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健康。每到一个村庄,憨厚朴实的农民便说,你们医生太好了,以前我们求人看病,现在你们送医上门,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潘奇林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作专场报告,说到这时,脸上荡漾着无比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对赣南医学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总体评价为上手快,素质高,优于同期医学毕业生。数据显示,“优良”的占89.7%,“称职”的占10.3%,没有“不称职”的订单定向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订单定向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逐渐成为基层卫生院的业务骨干,普遍受到当地患者的广泛赞誉。
 
崇义县龙勾卫生院院长陈邦盛表示,赣南医学院培养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上手快,业务强。他们卫生院分来的两名毕业生,已经成为医院的主要技术力量,其中一个还是该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
 
石城县小松中心卫生院陈院长说,订单定向医学生为基层卫生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院的廖翔飞踏实肯定,技术过硬,对病人很好,是卫生院的中坚骨干力量,现在已经成为班子成员了。在病人的眼中,像廖翔飞这样的“订单定向医学生”不仅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贴心人”,甚至成了“恩人”。
 
2010届毕业生杨鹏分配到宁都县肖田乡卫生院已快3年了。肖田乡肖田村民罗秋生说起杨鹏,不禁竖起大拇指。去年冬天,罗秋生不慎烧伤,全身50%的皮肤受损严重。那天来到卫生院,两腿只是简单的敷了自制纱布,血淋淋的伤口让一般人,甚至自己都觉得恶心。医院指定杨鹏负责治疗,杨鹏没有任何怨言,马上为病人消毒、换药,注射破伤风等。每次换药的过程要两个小时,而这一换就是两个月!罗秋生说:“杨医生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帮我换药,从不嫌弃,也不喊累。他是个好医生,是我们的大恩人,我很感谢他!”
 
老百姓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喜爱。2009届毕业生林龙说,基层条件虽然不是那么优越,但乡下老百姓的淳朴让我倍感亲切。下班晚时,他经常被老乡拉到他们家吃饭,乡下的土鸡土鸭没少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也没少吃。林龙还说:“记得我刚上班时跟院长说,我来这里不为名不为利,我只是希望多年以后走在乡镇的街圩上,有人能喊我一声林医生,知道我是卫生院的一名大夫。”
 
他做到了,292名农村医学订单定向毕业生做到了。这一批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小姑娘、小伙子,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成为践行时代精神的排头兵、先行者。他们在赣南这片红色热土上,播撒青春,贡献智慧,放飞希望,守护着赣南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成为一个个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医生。
 
正如潘奇林对他的师弟师妹们说的:“我深深地明白,以后的工作更艰巨,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在等待着我,但是我将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作好服务基层、嘉惠百姓的充分准备,在基层广阔天地描绘未来蓝图。”
 
从初期调研到具体实施,从试点赣州到全省、全国铺开,在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赣南医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并且越走越好。这既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迅速改善几百万赣南老区人民医疗卫生条件的需要,更是对在这片红土地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的一种慰藉,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回报赣南原中央苏区老百姓的特殊情怀!
 
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赣医人仍在路上。
 
《中国科学报》 (2013-06-06 第7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