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6-10 14:10:04
选择字号:
评论:无须过度解读“高中生弃考”
 
近日,一则“百万考生放弃高考”的信息爆红,相关评论很多。有人说,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弃考人数大增,也有人说高校功利是主因,还有人抱怨学费高。笔者注意到,各种议论鲜有调研基础,提出的数据也不被业务部门认可,比如北京考务部门就指出,“本市弃考者远没有那么多”。
 
笔者认为,当今时代,年轻人接受高中教育后,学历教育并非唯一选择。在高等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很多人不上大学。瑞士的钟表匠、意大利的皮匠、法国的厨师、德国的木匠和铁匠,都是职高、技校毕业或从学徒入职,他们的收入可观,幸福感也不低。美国很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后要多转几行,找准定位干几年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上大学。比如,一个厨师想当大厨,他可能会游历各国,去不同的名饭店任职。相比而言,东亚国家笃信“学而优则仕”,形成学历社会。
 
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超乎预想的大发展,考生升学机会剧增。令人不解的是,“独木桥”变为“通衢大道”后,高考热度仍不减,浩浩荡荡的人群仍未建立起平和心态,还有人在想方设法找捷径往前挤。一组图片揭示,高考前,有家长集资请名寺高僧做法事诵经祈愿;一辆工程车经过考场外轰了一下油门,便引发家长群情激愤;更有人钻营考场作弊、招生舞弊,无所不用其极。总之,争取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仍是主流。此时,更应该提倡平和心态,尊重多种选择。
 
虽说我们已经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当下高考仍以重点大学要求为标准,强调淘汰。高等教育形式仍是课堂讲授抽象的知识、理论,实际能力培养、训练不足。这种单一模式不适合所有人。要知道,青春年华宝贵,花钱上学或挣钱做事都很关键。我们鼓励优秀青年尽早创业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去抢一个现成的岗位。笔者曾惊讶于恢复高考十几年后,江浙一带涌现出的明星企业家仍有不少没读过大学。一位当地朋友说,有了文凭拿到铁饭碗,谁还愿意再冒风险?
 
深思“百万弃考”焦虑,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社会上部分人把上大学作为实现公平的唯一途径,以为城乡差别、贫富不均、阶层固化都会随着“知识改变命运”而改善;挖出父母含辛茹苦供出三四个研究生的事例大加赞扬,只强调北大清华多招收贫困生而不问被照顾者是否应对家乡负有责任。这实际上是把上大学当成争夺资源、机会的途径而不顾其余。实际上消除贫困、实现公平是涉及到机制、方略、群体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上学的意义也不仅是个人翻身。二是教育内部也有人认为既然大众化了,那么高教就应惠及所有适龄者,有“弃考”者即愧对江东父老,进门还要包吃、包住、包就业。实际上,已成年的年轻人各有其志,市场规律难以抗拒,包不下来。有学者认为,大学的责任是制定标准,让愿意来读书并通过选拔者完成学业得到提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