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熙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5 14:06:59
选择字号:
河床见底了 应对不及了
中国科学报:高温究竟“烤”验了谁
 
■本报记者 周熙檀
 
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有42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53个市县出现极端高温事件,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突破历史纪录。
 
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伴随着高温而来的,还有干旱。两者叠加,使一些地区人畜用水出现困难,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农作物受灾,束手无策。
 
高温和干旱来袭,是对中国防灾减灾能力的又一次考验。不过,在中国农科院农业减灾专家李茂松看来,在应对高温干旱方面,我国有些地方迄今都没有做好规划,更谈不上建设,只能忍受一次次的干旱。如今再加上持续高温,百姓只能干看着。
 
“防灾减灾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应对极端事件,在工作部署和意识中要有和自然灾害作斗争、打交道的长期准备。”他建议说。
 
高温灾害缘何起
 
高温天气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19个省(区、市),覆盖面积达到317.7万平方公里。“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是本次南方持续高温的特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表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三分之一的中国进入“烧烤”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这段时间“异常稳定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是导致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守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今年副热带高压不仅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本身的强度也偏大,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台风与之对抗,最终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高温干旱影响收成
 
与高温相伴而来的是干旱。持续高温,使得贵州大部、重庆中南部、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等地的土壤相对湿度为40%~60%,墒情较差。
 
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78万亩耕地受旱,其中作物受旱面积1649万亩、缺水缺墒面积329万亩,共有200万人、67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出现饮水困难。
 
“高温导致水分蒸发加速、农作物蒸腾失水严重,加剧了旱情影响。而旱和热双重作用,对农作物危害更加严重。”李茂松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发生高温的地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还有重庆等西南地区,这些地方正好处于一季稻抽穗、扬花阶段,持续高温可能会影响水稻结实率。
 
此外,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在35℃以下,持续高温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而火上浇油的是,很多地方都发生了人畜缺水的现象,致使农业生产无法得到保障,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作物受到高温和干旱的摧残。
 
应急模式难奏效
 
“希望副热带高压能够尽快撤退,这样可相对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李茂松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但他更清楚,天气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以及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才是应对之法。
 
然而,李茂松不无遗憾地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抗灾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应急状态,没有注重风险管理。“每到灾害来临,就显得被动。临渴掘井,专家也无济于事。”
 
例如,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已经连续多年干旱,喀斯特地貌导致这些地方对洪涝和干旱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只有长期坚持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才能化解这种局面。
 
此外,科学规划布局也很重要。“在能力建设方面,我们常常容易出现顾此失彼、无法统筹兼顾的问题。”李茂松建议说,应该以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布局谋划。
 
当一场雨来临的时候,高温就会成为过去时,应急的窘迫也会被淡忘。“如果不未雨绸缪,明年高温还会来,到时候我们又会显得无能为力。”李茂松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8-0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