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进东
中国拥有丰富的冰川旅游资源,共发育冰川46377条,面积达59425平方公里,冰储量5600立方千米。然而,同国外相比,中国的冰川旅游发展缓慢。近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王世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冰川旅游需要改变以往冰川观光和其他单一景点开发模式,进而向冰川、雪山、森林、草甸、湖泊、峡谷与民族文化组团式开发转变,扩展冰川旅游类型与内涵,延伸高山带山地旅游产业链,提升我国冰川旅游产品的品牌价值。
王世金介绍说,目前中国冰川旅游景点已发展至20余处。虽然我国冰川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发展较为缓慢,景点稀少,与冰川资源禀赋并不相符,与国外冰川旅游发展差距较大,且冰川旅游多为观光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对于冰川科考、科普、冰川徒步、冰川滑雪、雪地摩托、攀冰、冰川环境教育等深层次冰川体验旅游项目开发较少,冰川旅游地旅游管理和安全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
与此同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不同类型冰川面积变化以退缩为总趋势,时间越靠近现在退缩越剧烈。可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冰川旅游开发模式,促使山地冰川旅游资源效用最大化,已成为世界各山地国家或地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王世金表示,冰川旅游作为大众旅游,其开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很多已发展为著名的冰川旅游胜地,如美加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瑞士少女峰—阿莱奇—比奇峰综合区、阿根廷洛斯冰川国家公园等。根据中国冰川区冰川旅游资源及其与周边景观的组合程度,按照组团开发战略,应当加强甘新—南疆线丝绸之路冰川文化旅游带、兰青—青藏线雪域高原冰川体验旅游带和川藏—滇藏香格里拉冰川休闲度假旅游带等具有西部特色的冰川精品线路的建设。
通过“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区域联动”的点轴网络旅游开发模式,在西部跨省区域合作项目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机遇下,西部将以其丰富的冰川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体验、探险。“可以说,中国冰川旅游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王世金认为。
《中国科学报》 (2013-08-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