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星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3-8-29 9:29:02
选择字号:
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2013年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沿岸。酒类企业的入驻给赤水河保护带来严峻挑战。 王蕾摄

2005年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沿岸。 世界自然基金会供图

 

鼠患泛滥,草场严重退化,金沙江上游沿岸生态已经出现明显退化。孙晓东摄
 
“长江里原有175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们在丽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网具试验,一天只捞上来5条鱼,多数个体还很小,而这里过去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
 
日前,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大幅减少,特别是在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建设水电项目背景下,今后恐怕还会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长江上游的综合保护刻不容缓,应立即进行全流域十年禁渔。”这是《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出的警告。
 
今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组织了“美丽中国、生命长江——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活动。考察历时12天,跨越5个省市自治区,行程逾4000公里。考察范围覆盖金沙江流域和通天河、赤水河流域部分地区,实地调查从自然河段到梯级水电,从自然因素到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的综合影响,并以长江最后一条无坝支流赤水河作为此次考察的终点。
 
这是国内首次从湿地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多样性、环境流、水环境等4个领域对长江上游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也是继 “2009 年长江源头区联合科考”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科考活动。
 
300多亿尾减至不足1亿尾
 
长江上游渔业资源锐减
 
作为中国水量最丰沛的河流,长江水量 2007~2009年连续较常年偏少 6.9%、11.7%和 11.5%。2013年5月,长江上游重庆段甚至出现罕见枯水。此外,水电工程、围垦、污染等人类活动导致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产卵场和水鸟迁徙中转地、越冬地等重要自然栖息地被侵占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负责人任文伟介绍,考察团走访了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峡谷地区,了解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自然变化情况,以及传统农牧活动、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对长江上游流域健康及生态安全产生的直接影响。
 
考察队在对玉树、石鼓和赤水3个样点的鱼类资源采样结果分析后发现,整个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面临重重威胁。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监测数据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金沙江流域历史监测到鱼类有143种,而此次科考3次鱼类资源采样仅仅发现17种鱼类样本,其中还有3种外来物种,其种类、数量和个体大小均较土著鱼种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性。
 
在金沙江中游石鼓段,专业渔民经过一个上午多次采样,仅获得5尾鱼类样本,只有3个种类,而历史上石鼓江段可以采集到金沙江大部分鱼类样本。
 
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主任赵依民说:“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金沙江干流的鱼类自然资源已濒临崩溃。规范水电开发的审批和管理程序,修复关键性栖息地和种子资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开展抢救性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在江边,科考队发现了违法捕捞网具以及非法捕鱼行为。科考队专家分析认为,过度甚至非法捕捞将直接导致局部地区经济鱼类数量减少,但栖息地和水文环境的改变则可能导致依赖于流水环境生活的鱼类灭绝。
 
金沙江里的鱼类资源为何急剧减少?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建议
 
WWF上海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任文伟认为,为了修复严重退化的渔业资源,应该尽快开展长江全流域的十年禁渔,为长江的渔业资源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急流型河流变成水库静流
 
水电开发加剧生态危机
 
根据目前国家批复的水电规划,金沙江上游按一库十三级梯级布局及资源规划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 1392万千瓦;中游按一库八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2058万千瓦;下游按四级开发方案,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 4210 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
 
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25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
 
金沙江二三级支流上的小水电数量庞大,且对河流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带来显著影响。人为建设引流渠截断自然河道,导致大量自然溪流全年大部分时间流量锐减甚至干涸,导致依赖溪流环境繁衍生存的水生生物栖息地被破坏殆尽。
 
对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毅峰表示:“目前大型水电枢纽环境影响的评价,都是针对单一水电项目孤立进行的,总体上缺乏对梯级水电叠加影响的综合评价,无法评估梯级水电开发对整个流域、对中长期可能产生的风险。而支流的大量小水电则基本没有环境影响评价。”
 
科考队专家分析认为,小水电之所以成为威胁金沙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原因在于大多数小水电项目建设之初都没有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或很少涉及到生态补偿问题;其次,小水电数量庞大,在金沙江二三级支流已经呈梯级建设、网络分布的态势。数量巨大且缺乏有效评估和监管的小水电项目几乎已将仅存的支流环境和鱼类栖息地破坏殆尽。
 
科考队实地考察了在建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并实地感受到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对闸口周边河流及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性影响:沿岸植被几乎完全被毁坏;峡谷地貌内小气候条件在工程开发现场与未开发河段之间的差异明显。
 
同时,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将由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向水库生态系统演变,其水文特征、水沙输移过程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依赖激流险滩生存的鱼类被困在库区,将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面临消失的风险。
 
建议
 
《报告》提出,目前小水电项目基本归地方审批、建设、运营。必须尽快启动小水电的审核、评估程序,争取通过政策影响为小水电制定标准,并将发电量小而生态危害显著的纳入环境保护部明令禁止的“十五小”行列,成为 “十六小”,严控小水电无序发展。
 
最后的净土上酒厂林立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刻不容缓
 
毫无疑问,水利开发必然带动区域发展,促进长江上游新兴城市群的出现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沿岸城镇化将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造成更大压力,进而引起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水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迄今为止唯一一条干流尚未建坝的一级支流,其干流和多数二级支流至今仍保持与长江的自然连通,因而成为长江上游以特有、珍稀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或产卵场。在长江雷波段珍稀鱼类保护区被调整后,赤水河更是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的重要替代生境。
 
尽管如此,这“最后的净土”仍然面临着沿江产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带来的重重威胁。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域生态环境呈现逐年退化和被破坏的趋势,局部河段甚至被严重污染。众多酒业集团的进驻彻底改变了局部河段的沿岸生态。赤水河沿岸以酒产业为代表的密集式开发建设甚至彻底改变了局部河段的沿岸地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任务艰巨。
 
记者通过两张分别于2005年和2013年拍摄的赤水河沿岸开发前后对比照片显示,沿河两岸葱郁的梯田已经完全被厂房所代替,绿色完全变成棕色的钢筋水泥的颜色,同时掺杂着大量裸露的土地,格外刺眼。
 
“赤水河上将要修建一条深水航道,计划今年9月开工。这一工程需要进行炸礁、河道取直等一系列作业,由此带来的赤水河水文环境变化难以避免。”赵依民介绍说。
 
赤水河目前还基本保持着较为天然的河流特征,水域生态系统较有代表性,在金沙江水电开发背景下,被众多学者认为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的首选河流。赤水河干流436千米的范围于2005年被划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本次科考的情况看,目前赤水河干流水质尚好,但沿岸酒厂林立,部分支流(如沙坝河和盐津河等)的水质较差,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加大,同时鱼类资源由于过渡捕捞也呈退化趋势。因此,呼吁加大对赤水河流域的生态补偿力度成为科考队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科考专家看来,补偿主体建议是国家和大型水电开发企业和酒业集团, 补偿费用主要用于赤水河水质保护和鱼类保护。
 
“作为长江仅存的总体生态环境保持比较良好的支流, 应从流域尺度整体考量其自然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综合战略。应开展未来环境风险的评估和分析,加大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综合管理,控制污染排放,重点关注重金属污染控制。”科考队专家指出。
 
整个金沙江江段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横断山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和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其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面对困境,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拯救长江鱼类的方案:为避免青海湖裸鲤资源极度衰退故事的重演,长江上游地区特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应加快,从严控制和评价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人类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保障措施。
 
“在金沙江全流域大规模水电开发不可阻止的大趋势下,选择赤水河、通天河等两三条支流作为金沙江特有鱼类保护区,开展抢救性的保护,是避免长江上游鱼类大规模灭绝的可行的替代方案。”赵依民表示。
 
为了规范金沙江流域无序的水电开发,科考队的专家呼吁,对于已经规划和建设的水电工程,必须从流域尺度加强监测评估,大力推动金沙江流域水库生态调度,开展梯级水库的统一调度管理,并充分考虑尽早实施相关生态补偿的措施;尽快启动小水电的审核、评估程序,为小水电制定标准,并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缓解其破坏性影响;严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和河流功能区的要求,在保护区域禁止和限制开发活动。
 
审视未来整个长江的保护,不能孤立地只看上游,而必须将上游、中游和下游,干流和支流,水文和生态、保护与发展全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思考全流域的科学问题。
 
“没有健康的流域,河流的局部健康是没有意义的。上游的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的健康和安危。长江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从流域进行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家宽说。
 
建议
 
《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流域管理法》立法;尽快成立由国务院直属的长江流域管理协调机构;对一再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要进行一次性修编并通过人大决议,以严肃规划的法律地位,严控有需要就改的修订行为;开展一系列抢救性的保护行动,包括健全和优化长江自然保护区群的布局、长江十年禁渔、生态补偿、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收费和补偿制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