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杨燕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者注)教授提出了延迟退休方案:退休年龄不变,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招致公众的猛烈抨击,因为在退休与领取养老金这段期间,退休者没有经济来源,难以维持生活。于是,这位教授又给这个方案打了前述这个“补丁”,这个“补丁”还是包不住延迟退休方案的烂窟窿。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的老人数量惊人,有那么多养老院能够安置消化这些延迟领养老金的老人吗?安置消化不了怎么办?事实上,这些退休了的老人劳动力早已透支,多病缠身,干不动了,本身就需要别人照料,让他们再去干园丁、做饭、洗衣等活,还有人味吗?即使一些老人能干,但如此一来,退休还有何意义?能干,何必退休?还要正视的是:大多数退休老人收入低下,钱包羞涩,缺乏足够的储蓄度过养老金延迟发放这段时间,这些老人靠“喝西北风”过活吗?杨教授抛出“补丁”,是否考虑过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诉求与感受?分明不接“地气”,是闭门造车,有游戏化之嫌。这折射了当下一些专家学者脱离实际做研究的弊病,该叫停了!
退休了,就得按时领养老金,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之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养老金有缺口,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通过延迟发放养老金的方式来堵窟窿,是变相扣克养老金的损招,是旁门左道,有悖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原标题《杨教授抛出的“补丁”没人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