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良勇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4-1-10 11:37:04
选择字号:
南极救援引发“伪科考”争议

日前,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一度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动弹不得 IC
 
行业数字显示,南极游客人数1990年时每年不足5000人,现增至大约3.5万人。多数游客乘船抵达,其中一些不惜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旺季期间花费超过2万美元住豪华舱。
 
俄罗斯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南极受困,令前往救援的中国基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同样一度被困。这一救援行动引发针对南极旅游的争议。
 
组织方坚称是科考之旅
 
一些探险旅行者把南极视作“最后的荒野”之一,那里有冰川奇观、帝企鹅和无边无际的白色莽原。但正如“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乘客所见,南极同样充满着因暴风雪、冰山和海洋带来的危险。而作为世界上最偏远的所在之一,一旦需要救援,往往相隔数千公里。
 
去年12月24日,载有74人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受困于南极迪维尔海的浮冰区。相距1100多公里的“雪龙”号接到求救后赶往救援,虽然成功转移“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乘客,但稍后同样受困海冰。直至本月7日,两船方才相继脱困。
 
就“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这次南极之行的性质,各方说法不一。有消息称,这是一次旅游观光。法国极地研究所主管伊夫·弗雷诺称其为“伪科学探险”。法新社9日报道,52名乘客中,半数为付费乘客。
 
而活动组织方澳大利亚方面坚称,这是一次科考之旅,旨在考察环境变化。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南极旅游管理方面的专家达妮埃拉·利格特则认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航行的区域通常科考船和游轮都不会去。
 
每年3.5万人游南极
 
利格特说,“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这次遇险“确实提醒我们,无论是去南极科学考察还是观光旅游,我们都要应对一种极端环境”。
 
法新社报道,有记录以来,首艘抵达南极的游轮是阿根廷“侦察兵”号。它1958年的那趟旅行搭载100名付费乘客。
 
行业数字显示,南极游客人数1990年时每年不足5000人,现增至大约3.5万人。多数游客乘船抵达,其中一些不惜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旺季期间花费超过2万美元住豪华舱。
 
同时,尽管新西兰航空公司一架DC-10型飞机1979年坠毁南极埃里伯斯火山,所载257人全部遇难,每年仍有不少游客乘飞机前往南极观光。
 
利格特说:“南极的独特之处是它非常偏远,而也正因如此,一旦一艘大型船只遭遇状况,几乎不可能及时救出所有乘客。”
 
另外,传统救援部门相隔遥远,救援受困船只的任务通常会落在南极一些科考队身上,因而会打乱他们详细制定的科考计划。
 
这次除“雪龙”号,赶往救援“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还有法国破冰船“星盘”号和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对此,法国极地研究所主管弗雷诺抱怨,这浪费了法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珍贵的极地科研资源。
 
必须完善极地旅游规章
 
弗雷诺告诉法新社记者:“没有理由把南极列为禁区、只对科研人员开放。只是,南极旅游必须受到监督和管理,那么运营方才能确保在需要时能得到帮助。”
 
专家利格特认为,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她说,经这一协会批准的游轮,通常是结伴前往南极,如果一艘遇险,会有“结伴制”作保障。同时,游轮必须雇用具有南极经历的船员。
 
南极旅游的另一争议是可能会对南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利格特说:“对游客而言,南极最大的卖点是自然风光、野生动物和相对没有被破坏的环境……因此,保持原貌符合他们(运营方)的最大利益。”
 
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发言人阿蔓达·林恩说,让人们对南极有亲身经历有助于推动保护南极,“游客访问南极……回来后成为亲善大使、监护大使以及这种荒野环境下和平合作价值的代表。”
 
她说,协会旗下的游轮遵守严格环保措施,禁止游客带非本土物种或微生物上岸。同时,搭载超过500人的游轮禁止游客登上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方官员也已表态,必须吸取“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教训,完善极地旅游规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