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张林 张孟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9 8:40:14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抵制低俗迷信”报道:理性的迷失

 

编者按: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带来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激荡与碰撞,一些低俗迷信现象也借尸还魂,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

弘扬科学精神,反对低俗迷信,既有现实针对性,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报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出“弘扬科学精神 抵制低俗迷信”系列报道,针对典型现象进行剖析,揭示其毒害社会的本质,以期正本清源、弘扬理性与创新精神,重塑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潘希 张林 实习生 张孟枭

几个月前,令郑国强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会把性命葬送在广东肇庆的一场山体滑坡中。那一天,这位被誉为“香港明星风水师”的风水先生,恰恰是被请去当地某墓园替人“看风水”。

名噪一时的风水先生,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掌控,又如何能为他人的命运“指点迷津”?

更加讽刺的是,十八大后第一个落马的副省级官员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其被“双开”时,通报中也有“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一条。据报道,李春城将亲人坟墓迁往都江堰后,曾请风水先生做道场等花费千万。此外,在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接连出现不利突发事件后,李安排道士做法驱邪。

看风水、算卦、拜神、烧香磕头、购买符水……不论是网络的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的生活中,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太多人拜倒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脚下,迷信于毫无根据的超自然力量,不问苍生问鬼神,不求诸己求诸神,去寻找一点不存在的慰藉。

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让人们舍弃了科学与理性,奔向迷信的世界?

社会风气的浮躁

“认识是有限的”,而且相当有限。人面对巨大的未知空间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解释。古人慑服于雷霆之威,于是提出自己的解释“雷神、天庭”并对此顶礼膜拜。后人称之为迷信。

信占星、卜巫、风水、命相和神鬼等的思想和行为,正是人们对于事物盲目的信仰或崇拜。

迷信现象在中国长期存在,长盛不衰,危害甚巨,至今依然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巨大障碍。究其根源有哪些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立伟对此并没有给出乐观的回答:“建国以来,我国的很多迷信都得到了遏制,可是这几十年来,整个社会的风气在变,很多迷信又有所抬头了,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人想尽办法去攫取钱财。”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政府官员对迷信的推崇屡见不鲜,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8月25日,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被媒体揭露,修建一处风水“阴宅”,并贪污350万元用于“阴宅”的山路和水坝建设。更早的还有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媒体报道为求“平安”,刘志军长期在家烧香拜佛,还在办公室里布置了“靠山石”。一些项目的开工竣工,刘志军都会请“大师”选择黄道吉日奠基,以求吉利。就连后来被媒体起底的“气功大师”王林,也与刘志军有不少交集。

科学精神的缺失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境内,因有著名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而得名。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五台县,校园内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

有人评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别把“谢土”说成地方风俗,学校领导在校园内做“法事”,就是彻头彻尾的迷信。

专家曾指出,传统中理性的缺失,现实中生活的压力,教育中科学精神的欠缺,都是迷信盛行的原因。可能很多人未必真信,但恰恰这种姑且一试的心态,最是不应该出现的现象。

“人在依靠自己的经验解决不了时,就会寻求超自然力量的帮助,这是天性使然,也是文化素质差的突出表现。”新浪网博主“冷血文清”认为,人口素质偏低,使科学技术知识无法深入传播,致使科技知识缺乏。没有基本知识,对于眼前从未见过的景象就无法解释,这种超越自身经验的体验只能冠以超自然力量的介入和本身固有的能够拥有无上力量的妖魔鬼怪来解释。

其实,类似的迷信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无法逃脱,因此迷信盛行的情况同样大量出现在外国历史中。

1347年夏天,“黑死病”(腺鼠疫)在黑海东南端的一个港口暴发,当地的基督徒和水手四散奔逃,大多数人死于途中,活下来的人却把瘟疫带到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地。而当时的医学技术又无法提供帮助,人们开始转向迷信。

欧洲占星学家解释说,1345年3月24日,遥远天际中星辰的排列——火星、土星和木星连成一线,是可怕瘟疫传播的原因。这种用天象解释或者预言灾难的例子并不罕见。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曹南燕认为,“头上三尺有神明”是敬畏,不是迷信,这不是迷惘,这是自律。迷信不同于宗教,宗教是一种有神论的世界观,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让人心中有所希望的积极人生观。而迷信则在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心、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财富方面大行其道。

用科学战胜迷信

中国开始真正推广现代科学,至今不过100多年的历史。

科普专家郭正谊认为,想要消除几千年以来根植在人们心中的封建迷信思想,需要长期努力。

“反对低俗迷信,媒体和科学家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专家认为,科学家对迷信现象要尽可能做到敢于揭露、抵制,让虚伪的东西无处遁形,在不传播这些东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用科学道理去解决人们的疑惑,这是科学家的义务。媒体则要宣传科学,大力排斥伪科学,帮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公众科学素养,不仅关乎生活质量,而且关乎综合国力。

用科学取代迷信,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教育公众用科学态度对待周围环境,用科学方法解释日常问题。这是中国走科技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科学精神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实事求是,用新的语言来说就是求真务实。如果确实遵循科学精神,就一定会反对封建迷信,一定会认为有客观真理,而且客观真理只有一个。”

正如郭正谊所说:“应该时时刻刻把铲除低俗迷信当作我们的一个长期任务。”

《中国科学报》 (2014-10-0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