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宪庚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10/15 14:59:04
选择字号:
赵宪庚院士:创新驱动为国防科技再立新功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50年前的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响,震撼了世界。这一重大自主创新成就,向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和能力,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创建于1958年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是我国唯一国家计划单列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在“两弹”突破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中物院将以国家战略为先导,沿着创新、创新、再创新的方向持续前进,在推进核武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继承传统,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就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协作攻关的自主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经济困难、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毅然作出发展中国核武器事业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显示了党中央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担当,表明了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造出“争气弹”,为国家和民族争气,全国众多行业支持、支援核武器研制,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批卓有成效的科学家、立志报效祖国的莘莘学子和相关领域的科技人才,自觉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以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彭桓武等为代表的核武器科技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秉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凭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精神是核武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中物院人共有的精神特质,核武器事业越是发展壮大,就越要继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核武器研制关乎国家根本安全,一直受到国外的技术封锁和种种限制。为尽快缩短与先进核大国之间的差距,科技工作者在“两弹”突破过程中都是慎重选择目标、突出重点,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优选技术路线,确保突破关键性技术难关,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推动原始创新,不断形成科技创新的集成优势,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中子弹、核武器小型化以及后来的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中,我们都坚持这条推动核武器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装备力量,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

在50多年发展实践中,中物院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小核心、大协作的格局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推进科学技术与工程建设的高效循环,逐渐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的完整创新价值链,中国特色的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牢记使命,牢牢把握创新驱动的正确方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作为国防尖端科技力量,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下,中物院要始终牢记“推动国防尖端武器及其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战略威慑力量始终安全、可靠、有效”的神圣使命,积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适应核武器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握创新驱动的正确方向,持续推动中国特色核武器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首先,确保我国自卫核威慑能力的有效性,为建设与我大国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战略核力量提供坚强支撑。战略核力量,从来都是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以“始终满足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为根本遵循,深入领会中央战略意图,一如既往发挥好国家安全战略基石作用。

其次,瞄准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领域,积极抢占引领和带动全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重点方向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技术,发展可以帮助国家在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加强具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战略性基础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核心任务是,在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选准一些基础性、核心性的重大尖端科研项目,发挥两弹突破时期形成的优势,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不断积累和形成雄厚的科技创新成果。

总之,中物院要聚焦国家安全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具备整体优势的领域,保持并不断提升优势;在比较优势显著又有重大发展前景的领域,突出重点,积蓄力量,实现“弯道超车”和整体“赶超”,形成发展新优势;中物院要在多个学科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领航国内科学技术发展,在若干重大应用领域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最终构建起支撑核武器科技事业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深化改革,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尽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发展是目的,改革是确保发展的必要手段。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要始终沿着自主创新道路持续发展,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抓住体制机制这个关键,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围绕核力量建设的新使命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把握新时期阶段性特征,中物院要在总体保持核武器研制管理模式稳定的前提下,构建符合国家改革要求、适于创新和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科研结构调整,通过统筹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完善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深化院属企业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促进开放融合,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面向未来,中物院将积极主动布局开放融合,通过扩大开放、深化融合,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特别是战略性高新技术双向互动,集聚国内外的人才、科技等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加强与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大学的合作,推进高性能科学与工程计算、太赫兹科学技术、压缩科学技术、聚变能源科学技术等兼顾国防科技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性前沿科学技术;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合力,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根据基础前沿研究的开放需要,围绕打造实现核武器科技与民用科技高端融合的高效转换器,持续推进北京、成都等开放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发展战略高新装备和承担战略科技任务,拓展具有科技挑战性又具较高显示度的科研领域,培养延揽人才;依托开放性任务和科技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人才。稳妥地实施人才造就计划,推进科技骨干海外培养工作;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探索与世界先进科研机构的接轨之路。激发调动科技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培育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聚和培养一支世界水平科学家队伍。

我们正处在以创新成就梦想的伟大时代。中物院将秉承“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核心价值理念,锐意改革创新,并与全国科技界同行携手合作,共同谱写中国科技创新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原标题:创新驱动 为国防科技再立新功——写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之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