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11/12 8:54:47
选择字号:
吴立新院士:中国需要建设“透明海洋”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在新世纪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关乎国家资源、环境、气候和国防安全的核心战略海区,实时或准实时地获取这一海区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环境信息,预测未来特定时期内海洋环境、气候及资源的变化,实现海洋状态透明、过程透明、变化透明,使海洋成为“透明海洋”, 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

近日,在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之“全球海洋峰会”上,我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吴立新及其团队提出的“透明海洋”计划,开拓了当今世界海洋研究的新视野,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

据了解,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现代海洋观测、探测和预测技术,大力推动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海洋环境与海底资源效应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其研究成果和技术支撑了这些国家的全球海洋战略,因此实施“透明海洋”计划迫在眉睫,这是追赶乃至引领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吴立新表示,要提高海洋科学服务社会能力,必须提升海洋科学发展水平和观测探测能力,加强海洋先进技术创新和海洋人才储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海洋科学以近海研究为基础,深远海调查能力不足制约了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同时,建设“透明海洋”这一宏大战略任务所面临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超出了单一学科所能涵盖的范畴,也超越了单一部门或单位可支撑、实现的能力范围。这就迫切需要在协同基础上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集成与系统性研究,培养满足建设海洋强国所需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对此,吴立新认为,我国在现阶段应尽快重点发展一批海洋观测、探测和预测的关键技术,构建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观测和预测系统,解决海洋多尺度过程演变及其气候与资源效应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同时,建立3~5个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团队,创建未来海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个站在世界海洋科学前沿、带动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在吴立新看来,该平台要建立“以重大任务为驱动,以大科学平台为支撑”的海洋观测、机理研究和模拟预测相互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解决目前海洋观测缺乏连续性与综合性、资料共享程度低以及科学与技术协同不够等突出问题。

同时,通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协同实施、资源共享”,实现对现有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观测系统的统一规划和整合,优势互补,协同构建基于系统观测和资料共享的综合性大科学平台。

吴立新表示,还要围绕大海洋协同创新平台的观测、机理和预测三个层面的核心任务,按分类管理原则,建立人才多元评价体系。针对海洋观测技术和模式研发人员的工作特征,扬弃单纯以论文和专利为牵引的学术评价机制,建立以观测技能和模式研发水平为主导的新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有力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会聚。

他认为,应针对我国海洋科学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厚基础、宽视野”的原则,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和海上实训系统;同时,汇聚全球优质科教资源,使学生在密切参与海洋科研、有名师垂范引领的优良氛围中成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