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求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韩天琪
“我国全民的科学人文素养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很大差距,为提升人口素质,国家政策和社会氛围要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研究生教育为例,其对人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程度依然不够,表明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亟待提高。这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人文精神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修养、体育素质、政治素质、情操理想等等,在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灯塔的角色。沈保根指出,在当下的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只带学生学一点专业知识,但很少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培养他们,他们又为什么要做研究生?
201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创新2020”工程,把培养一流人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整体跨越作为重要战略进行部署。沈保根表示,要想在年轻一代中培养出战略科学家,使我国的科学创新能够产生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拔尖人才,就需要认真考虑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
“从一名科研人员和老师的角度来看,现实中往往有一些老师认为研究项目的完成离不开学生,因为实验中有相当多的事情是研究生来做的。而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中的一些人读书只是为了拿学位,所以其刻苦钻研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也不够努力,更不用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了。”说起研究生培养中的尴尬之处,沈保根感慨颇深。
沈保根举例说,从事基础研究,发表论文是显示学术成果的一个主要渠道,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产生了很多根本不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署名顺序问题。现在发表的文章往往有1~2个第一作者,还有若干个通讯作者,这样的事情在此前是比较少见的,体现出整个社会缺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因为缺乏应有的人文教育,我们现在的功利思想非常明显,争名夺利的思想也较为普遍。”
沈保根指出,除了上面提到的素质问题,一名科研工作者还应该具有爱国奉献和克己奉公的精神。“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120年前我们国力衰弱,舰船武器多从国外购买,而且即使买回来一些较为先进的武器,最终还是因为‘人的素质’问题,难以避免那次战争的失败。”
“是否了解历史与热爱祖国,与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息息相关,但我们缺少相关教育。”沈保根说。
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十分巨大,但至今为止正规的关于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的课程还是不多。沈保根介绍,他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曾就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决定要请老师作与此相关的报告,但至今这个设想也没有实现。
“就算是实现了,如果一个研究生一年只听一两次报告,能起到多少作用呢?”沈保根强调,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来说,最好有一个来自国家层面的推动。同时,现在的教育体制、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等各方面都要与之配套,才能有效果。
沈保根指出,我国国民科学与文化素养虽然在慢慢提高,但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要想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报》 (2014-03-10 第3版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