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闻”回放
继2007年“香蕉患癌症”之后,近日“香蕉染艾滋病”的传言在网络上迅速传开。两个传言让不少网友担心:首先,香蕉感染癌症或者“艾滋病”,会不会使香蕉灭迹,消失在人类的餐桌和果盘中?其次,人食用了带有病变的香蕉后,会不会染病,影响健康?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俊生。
“‘香蕉艾滋病’系误传,它和‘香蕉癌症’的元凶都为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香蕉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分布在土壤中,由根部感染香蕉,向上扩散到达香蕉假茎的维管束组织。病原真菌能在香蕉根部和维管束组织中大量繁殖,堵塞管道组织,使得养分和水都不能很好地运输,导致老叶发黄,几乎无果采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俊生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黄俊生说:“众所周知,人类的‘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缺失病变,是人类疾病中难以攻克的恶性疾病。而对于香蕉枯萎病来说,其致病菌、病害机理及寄主类型与人类的艾滋病和癌症风马牛不相及。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为真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这种真菌的其他种类也能引起多种作物如番茄、西瓜、小麦和玉米等能发生枯萎病,从未出现过因为吃了这些蔬菜、水果而影响人类健康。同样,人吃了感染香蕉枯萎病的香蕉不会影响健康。”
黄俊生还表示,在种植和管理得当的前提下,香蕉枯萎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2014年4月12日,由黄俊生作为首席专家的“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作物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在海口通过农业部组织专家验收,其中的“尖孢镰刀菌”即为香蕉枯萎病的病原真菌。项目将香蕉枯萎病防控作为主要研究和攻克的专题内容之一,首次建立了香蕉枯萎病抗性筛选平台,解决了香蕉抗枯萎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难题,选育和评价了抗病品种;首创大田病株处理技术,遏制了病害早期蔓延。
黄俊生说:“该研究项目针对不同生态的区域性特征,提出了‘以抗性品种为核心,结合安全种苗生产、安全合理灌溉、生防菌肥合理施用,病株原位灭除,生态覆盖、合理轮作’等综合防控措施,分别在海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等地的综合试验基地中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效果,枯萎病的发病率控制在5%~10%。也就是说,目前,单靠一种技术措施,枯萎病是难以防控的,只要选用良种良法等上述综合措施,香蕉枯萎病是可控的,大家放心市场上会有香蕉的。”
(本报海口4月17日电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魏月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