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5-22 11:17:50
选择字号:
首届兰州科技成果交易周举行
院士专家建言:尽快释放“锁在柜子里”的成果

 

本报讯(记者刘晓倩)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裸眼3D、3D打印……5月20日,在兰州市举办的首届科技成果交易周上,应用于现代农业、航天航空、抗震减灾、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各种尖端技术和产品竞相亮相。

本届科技成果交易周为期5天,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包括中科院兰州分院、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在内的46所高校、院所和118家企业,携2161个电子信息、生物和新材料等领域尖端技术项目参加交易周,布展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此次交易周充分展示了兰州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但甘肃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张怡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甘肃省应用型科技成果每年登记千余项,一次转化率约50%,而真正能形成规模、产生效益的二次转化率仅有不到10%。而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在15%左右。”

本届交易周共征集产业化类科技成果、专利项目2161项,拟签约项目253项。对此,长期负责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张怡静说,科技成果二次转化率不高,这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如何将“锁在柜子里”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是目前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维民则表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多重因素制约的结果。首先,科研人员在作研究时不够了解市场需求,缺乏与企业对接的意识,而很多企业家也缺少深远的眼界和超前的观念;其次,有些科研成果技术成熟度不高;最后,从我国科研的大环境来看,国家对科研人员评价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使许多科研人员更重视论文和成果的数量,而不重视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

不过,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每年登记专利数约100件,其中20%可以得到二次转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所科研一处处长张兵说:“原因在于我们所科研人员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无论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要有专利意识,要有明确的出口,为未来的应用打好基础。”

刘维民则介绍说:“在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科研人员研发出好的成果之后,也会组织参加像本届科技成果交易周这样的成果发布活动。常常是成果刚一发布出去,就有企业主动来实验室了解项目情况,有许多项目都是这样和企业签约的。”

刘维民还建议,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政府有必要通过种子基金、金融贴息、担保等政策,进行扶持、引导和协调。

《中国科学报》 (2014-05-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