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18 10:55:20
选择字号:
国际宇航联青年领袖李睿:一路学“钱”不为钱

 

颇为神奇的是,这位2014年国际宇航联青年领袖的成长轨迹,一次又一次地与偶像钱学森“跨时空相遇”。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国际宇航联合会(IAF)2014年5月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本年度青年航天领袖奖获奖名单,五名获奖者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李睿的名字尤为耀眼。这是自该奖项创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据了解,该奖项是IAF专门针对21岁至35岁的青年航天工作者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树立榜样鼓励国际宇航界青年人的发展,对于候选人的要求是具有领导力、为航天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同时对周围青年人产生良好影响。2013年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李睿作为中国宇航学会提名的候选人之一进入最终角逐,但终与之失之交臂。

花开有时。或许是因为李睿在去年宇航大会中充分展示的个人魅力,也或许因为评审委员会对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青年力量有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了解,2014年奖项终究来临。

近日李睿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他表示非常开心,同时也说,更重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在未来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地展示中国青年航天人的风貌,带动周围青年人进步。

钱学森是李睿从小就十分崇拜的科学家。十分神奇的是,冥冥之中,他的成长轨迹一次又一次地与钱学森“跨时空相遇”。

启程于中科大

“老婆说我一直在模仿钱学森,即使不可能超越。”李睿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一篇他之前写的关于钱学森的文章,其中这样写道,“从心底讲,我对钱学森同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因为我感觉钱老的人生轨迹是激励我向前进的动力,也是我模仿的对象。”

李睿1981年出生于湖北襄阳,小学三年级“脑袋里的某个开关突然被打开”,之后便一直是年级里的尖子生。后来就读于省重点襄阳市第四中学,高考时被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平时喜欢阅读军事和历史书籍的李睿,对自己的“偶像”钱学森归国创办中科大力学系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高中时就对物理十分感兴趣的他,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而钱学森正是该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第一次踏进中科大校门的时候,李睿的脑海里自然而然地显现了许多当年钱学森漫步于校园的画面。“在系里的时候经常听到老教授讲述当年听钱老讲课的故事,也看到过钱老当时修订的讲义,当时就对钱老在那种无比繁忙的科研工作中还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感到无比的钦佩。”

中科大给了李睿丰沛的养分,他用功读书,自己形容说“比高中可能还要辛苦”,成绩保持全系第一。

成长在美国

2002年,凭借在中科大的出色表现和优异的GRE、TOEFL成绩,李睿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机械工程系的全额奖学金。

底特律汽车城的悠久历史成为这所学校最雄厚的资本,李睿也给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定下了方向:学习重点从本科时期的力学理论转变为机械设计和制造。

聊到在美国的学习经历,李睿说自己学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美国的中学教育也许很松,但是研究生阶段非常严格。”一个学期开头老师会从最基本的欧姆定律开始讲,但学期终了可能就是该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成果。“课下要读非常多的资料文献,图书馆每天晚上十一二点都坐满了人。”

每次课堂展示、期末总结,李睿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准备。写初稿、制作PPT、准备讲演内容、练习可能出现的提问……长期训练下来,同学和老师们发现这张亚洲面孔愈来愈擅长于条分缕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也成为他回国之后参与国际航天交流的重要资本。

除了表达之外,李睿说自己提升最快的便是团队协作的能力。“一门机电系统的课,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分组,期中交一个作品。”大家有做机器人的,也有做飞行器的,“这其中有一种开放的精神,在范围内你做什么都可以”。而这样的执行能力对于工作后的他也是影响极深,相比漫长的“纸上谈兵”,他更倾向于“速战速决”——尽可能早地制造样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改进。

2007年李睿博士毕业,进入施耐德电气美国公司,在洛杉矶工作。这座“天使之城”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正是钱学森博士阶段就读的加州理工所在之地。也正是在这里,钱学森拜师冯·卡门,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在施耐德,李睿从事其定制传感器方面的机械设计工作。很早便移民来美国的同事告诉他,之前亚洲人在美国的地位非常低。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也从中受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这让李睿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在施耐德工作了两年、了解了美国公司团队的运作模式之后,他开始着手准备回国。

归国只为实现抱负

相比在美国期间的优越收入,回国之后的薪水确实是杯水车薪。当年在美国凭自己的工资开敞篷跑车的李睿,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只够送自己两岁的女儿去私人幼儿园的费用。

很多人问过他:“为什么要回来?”父母曾经去加州探望过他,也觉得工作很好、生活很舒适,并不支持他回国。

“但我根本就没想过要留在国外。”国外的生活尽管舒适,但却终归不是这位中国青年实现理想抱负的梦想之地——他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一些直接的贡献。“住着大房子、开着跑车,假期和家人到处玩一玩确实潇洒——但是人生价值和意义何在?”回国之后他也不想进入外企,因为“和呆在国外没什么区别”。相比较成为一名老师,亲手创造出实体的东西,为国家作出更加直接的贡献显然对他更具吸引力。

秉持着这些诉求,2008年底回国探亲之际,李睿开始与包括502所及其他几家单位进行接触,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李睿最终选择的502所再一次与钱学森发生关联。钱学森一手倡导、建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虽然和陕西重汽几乎谈好了,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强烈的情结驱使下,李睿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2009年5月,他正式回国,成为中国航天人中的一员。

在502所,李睿先后担任了副主任设计师、项目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等职,负责了多款新型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研制工作。随着卫星体积越来越大,有效载荷不断复杂化,对于机构功率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可靠性也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李睿团队所设计的多款产品很好地解决了新型卫星平台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可靠性问题,杨利伟也曾专程到502所观看他们的产品,这使得李睿和团队成员倍受鼓舞。

年轻的团队一方面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作为团队领导,李睿一直坚持新人必须从第一线学起。进入研发团队之前,首先要在测试岗位、装配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其间一定要下车间,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

“设计师不能只在图纸上画东西,必须动手。而且这样比较容易把握研发进度。航天规范非常严格,细到点胶多少毫克、烘多少时间。新人必须学习这些严谨的精神,之后才有独当一面的可能。”

李睿最反对的是“闭门造车”,他坚持研发必须与生产相结合,而且产品光生产出来远远不够,必须能经过测试的考验。借鉴自己在施耐德工作时的团队结构,他的项目组中不仅有设计师,工艺师、技工以及测试员等都被拉进项目组内,使得产品能从初始阶段就在各方面都能考虑得比较周全。

交流才能进步。为了鼓励技术交流和青年人发展,2011年他专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空间应用执行机构的技术会议,与十多家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就空间机电产品的技术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同行业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也轮流上台,天马行空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坦言,这样的交流会收获颇多,希望能够多开展一些。

宇宙空间对世界各国都是敞开的。李睿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在502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内负责了与欧洲等多家宇航公司和大学的技术交流和商业谈判。同时,也参与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包括巴基斯坦、玻利维亚和尼日利亚的空间合作。

2013年,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李睿积极参与了展览的组织,并作为论文作者参与了大会。此外,他还作为中国六名青年代表之一参加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专门组织的青年论坛。在青年论坛发言中,李睿作为唯一发言的中国青年,对于国际青年航天人的培养和成长,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发言得到了NASA首席知识官Edward J. Hoffmann、IAF前任主席James V. Zimmerman、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执行主任Jean-Louis Fellous等国际宇航界高官的高度认可。会议之余,李睿也积极与来自COSPAR等多个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各宇航公司和大学的代表交流,不仅解答了他们关于中国航天以及青年航天人的诸多疑问,同时也直接促成了部分航天项目的合作。

“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李睿对于成功所下的定义。以钱学森作为榜样的他,正加足马力,一路向前。

为国作贡献有种荣誉感

■本报记者 张晶晶

《中国科学报》:当选2014年国际宇航联青年领袖,确实不易,请问有什么经验之谈?

李睿:我自己总结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分重视国际化发展,进行了诸多人才培养工作。整个航天队伍非常年轻,50%以上是青年人;二是我从2009年加入502所以来,做了一些比较不错的工作,特别是在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的研发方面,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三是我所负责的项目组年轻人非常多,不自觉地影响了一些青年;第四得益于国外求学、工作的经历,英文相对较好,也比较敢说。

《中国科学报》:听说你在美国求学期间,三年期间发了十二篇论文,做了很多不同领域的项目。能否谈谈导师对你的影响?

李睿:我在美国读博阶段的导师是台湾人,他非常重视效率,对学生要求很严。只要有东西出来,导师就会送我出去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从中积累了不少与人交流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回国后收入水平猛降,你是如何调整心态的?

李睿:我的不少本科同学去美国读书之后,都投身华尔街了。他们收入很高,但在我看来没什么意思,自己多年学习的专业都荒废了。最近还有一个在欧洲工作的同学回北京,特地约了我,说看到我在北京发展得很好,决定回国发展。其实在国外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国家现在提供给留学归国人员的环境、平台非常好。而且,在国内,可以更直接地为国家作出贡献,这种荣誉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感是国外比不了的。

《中国科学报》:除了钱学森之外,还有哪些人影响到你?

李睿:两弹元勋邓稼先,默默工作为国家作出贡献那么多年,从来不去争荣誉或知名度;还有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这个人有很大的闯劲儿,头脑灵活,有创新精神,是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典型。

《中国科学报》:你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如何安排?

李睿: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处理一些研究室领导行政方面的工作,二分之一作图、计算分析、制作样机、进行装配实验,剩下六分之一组织或参与技术交流,阅读文献,追踪最新进展。周末不加班的话就打打羽毛球、篮球。

《中国科学报》:如何定义幸福?

李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有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和值得奋斗的事业。

《中国科学报》:给自己丈夫这个角色打多少分?

李睿:应该有75到80分吧。由于工作忙,很多家里的事主要是妻子在负责,在这里我要对她说声多谢。家务我主要负责洗奶瓶,从来不厌烦。女儿才两岁,但我工作忙,照看不了,送了幼儿园,这么小送幼儿园的确有点舍不得,但事业重要啊。

《中国科学报》 (2014-07-18 第9版 人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