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纷纷把“国际化程度”作为自身实力的一个指标。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一份面向海外留学生的留学资助计划因为疑似给予国际留学生“超国民待遇”而遭到质疑。与质疑相比,更值得深思的是质疑背后的原因:席卷名校及普通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浪潮真的那么“正当”吗?
■本报记者 韩琨
“外国留学生来江苏求学,每年可获得5万至9万元奖学金资助。”最近,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留学江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引发了不少关注。
江苏省教育厅表示,这是为了深入实施“完善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规模”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而江苏省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到2020年,江苏要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的主要目标省份,每年各类外国留学生达到5万人。”
一时间,媒体报道、公众热议。一份面向海外留学生的留学资助计划因为疑似给予国际留学生“超国民待遇”而遭到质疑——“给留学生这么多钱,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做好了吗?”
事实上,与质疑相比,更值得深思的是质疑背后的原因:席卷名校及普通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浪潮真的那么“正当”吗?
一问:奖学金有“多功能”?
与网络上的某些质疑声音相似,在北京某高校的学生王扬看来,给留学生的奖学金如此高额“挺奇怪的”。她告诉记者,虽然在学校经常看到留学生,但对他们的印象却并不算好。在王扬看来,这些留学生中当然也有认真学习的人,但是很少,总体的努力程度远比不上中国学生。
“我明白拿留学生奖学金和针对贫困生发放的助学金比较并不合适,两者性质和功用都不同,但是,留学生奖学金高过我们的国家奖学金,这让人无法接受。”王扬所在的高校属于“985工程”高校,所在学院每年只有一个国家奖学金名额,本科生也就8000元。
“可是国奖多难拿啊,但留学生的竞争就小很多。”王扬感慨道。
可以说,一直以来,人们对奖学金的认识都比较简单。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面向学习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金,以鼓励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学生认真学习。可是,教育专家却提醒我们,这种单纯的概念只适用于本国学生,当我们讨论到专门针对留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时,奖学金的内涵和功能就都变得复杂起来。
“留学生奖学金肯定包括奖励学优的目的,但远不止于此。”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凯解释,留学生奖学金还可能出自政府的某些双边合作协定,或旨在培养专门人才,或为了提升竞争力而推广宣传以及经济方面的考量——争夺留学教育的市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新闻通气会上,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些表述也印证了侯定凯的这种分析。
在阐释制定留学生奖励计划的动因时,江苏省教育厅发言人表示:“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有利于扩大江苏的国际影响和人才集聚效应,推动我省对外经贸发展和文化传播,培养了解中国、了解江苏的友好人士,为江苏外向型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积累长期及战略性的智力资源。”其中,“国际影响”“人才集聚”“推动对外经贸发展和文化传播”“了解江苏”等字眼,已经把政府鼓励留学生前来的目的点出了。
在这里,奖励优秀学生的目的已然淡化,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才是重点。随之而来的好处便是增加了社会消费。——“据权威部门测算,一名外国学生在境内的年消费约为10万元人民币。吸引1万名外国学生来江苏留学,就会带来近10亿元的入境消费。”
二问:缘何误解?
虽然江苏省的做法引发了关注乃至误解,但事实上,在制定留学生激励办法方面,江苏省的做法只是顺应政策、符合潮流之举。政府拨款,让纳税人为留学生奖学金买单,江苏省不是第一个,也将不是最后一个。
早在2010年,教育部发布《留学中国计划》,确立了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达到50万人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措施。《留学中国行动计划》的发布得到了各省(市)和相关高校的积极呼应。
随后,北京、上海及辽宁、浙江等省市政府纷纷制订发展规划,设立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并带动高校和社会有关企业设立奖学金,数额高至每年数千万。而上海市更是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上海市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其中A类全额奖学金是学费+生活费(硕士1700/月,博士2000/月)+疾病和意外保险。
事实上,如果仔细翻看《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就会发现,“5万~9万元”的金额实际上和上海市设立的上述奖学金差不多。在江苏省提供的全额奖学金中,减去学费、住宿费以及综合医疗保险外,真正能够发放到留学生手中的,只是“日常生活费用资助,每人1500元人民币/月”,而另一类所谓“部分奖学金”的资助标准只是全额奖学金中的一项或几项内容,需要再进行折算。
“也就是说,‘提供奖学金’不等于‘免费留学’。”侯定凯说。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字,2010年~2013年,江苏省高校外国留学生受资助的比例为1.7%。这里主要包括以学费形式支出的奖励。90%以上的留学生依然以自费方式,他们的学费是中国学生的3~4倍。
那么,为什么公众在看到新闻,读到“5万至9万元”的资助金额时,就第一时间表达不满,甚至 “炸毛”了呢?
侯定凯指出,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缺乏面向公众的沟通是主要原因。
“决策部门和普通民众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沟通,我们也不应该要求民众有耐心坐下来仔细研读某个政策,因此,需要反思的主要在决策方。”他说。
王扬则补充道,自己之所以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是“不公平”,也与她的日常观察有关。她坦言:“也许是偏见吧,但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一个省只招几十人,但外国留学生好像很容易就可以来读书。所以,人们总觉得留学生在中国就是受优待的,享受超国民待遇。”
三问:国际生比例高=办学水平高?
当前,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各国大学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更大的份额。而增强自己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若干具有权威性的大学排行榜。而在这些榜单上,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是评价指标之一。
而我国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在内,都纷纷把自己的“国际化程度”作为自身实力的一个指标,在招生宣讲会等场合,都强调学校招收了来自XX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生,生源国多达XX个。
在侯定凯看来,我国高校这种热衷国际化的行为很好理解。许多国际一流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的确很高,如南加州大学 (21.3%)、哥伦比亚大学 (24.3%)、哈佛大学 (22.5%)和斯坦福大学 (23.9%),都超过20%。而这些大学是“争创一流”的大学们的榜样。
“我们希望向一流大学学习,看到他们的国际生比例很高,因此就要提高我们的国际生比例。但是问题在于,国际生比例高就一定表明大学的办学水平高吗?”他反问道。
留学生来了,授课问题随之而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些学生上课时,老师的授课语言又应该是什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丁笑炯就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作了调查。他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和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多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留学生的需要,造成留学生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一般情况下,当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时,该国的官方语言即是授课语言。到了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却想着给留学生专门用英文授课。丁笑炯的调查结果是:“尽管不少留学生在用汉语学习时遇到阻碍, 但高达70.6% 的留学生希望以汉语为教学语言。”
江苏省教育厅表示,作为留学江苏行动计划的配套行动,要加快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5年时间,建成1500门面向留学生的省级和校级英文授课精品课程,高校优势学科中的每一个自然和人文学科至少有一个全英文授课专业。”
如此为留学生着想的政策却似乎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侯定凯对此表示担忧:“以我国高校师资的现实情况,全英文授课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北京大学研究生徐周在国际暑期学校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告诉记者,同一位老师的课堂,使用英文授课时,老师的表达变得生硬干涩,全没有平日上课时的生动活泼。“这位老师还是有过海外访学经验的呢。摊派老师开设英文课程,效果肯定不乐观。”
大学认真办学,从而吸引生源,本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大跃进”式地定目标、列计划,会有效吗?
侯定凯坦承:“这要看大学究竟怎么想了,是想真正地提高办学水平,还是只需要留学生装点指标、拉动经济。”
《中国科学报》 (2014-09-18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