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王杰
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一方面科学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渗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公众的科学素养却没有显著的提高,伪科学、迷信、超自然论招摇过市,大行其道。不仅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科学素养极低,就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多数对科学的认识也极为肤浅。与此相应的是,对科学的偏见广泛地在社会上传播,在人群中口耳相传,引以为真知灼见。这样的偏见不仅普通人有,学者也不能免俗——从他们中许多人呼吁理科生要多一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却鲜有人呼吁文科生要多一点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就可见一斑。
偏见之一是,认为科学不过是关于各种专门领域的知识,只有科学家才需要去研究掌握,普通人用不着了解。
事实上,科学绝不仅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它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具体来说,科学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而科学精神则包括怀疑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理性的精神、探索的精神。拥有一些科学知识并不等于拥有科学精神。对于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因为正是科学精神,远比具体的科学知识重要得多的科学精神,为愚昧的扫除和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最原初最重要的动力。
偏见之二是,认为科学不过是对世界可能的解释之一,科学并非唯一正确的理论,宗教同样可以解释这个世界。
事实上,科学从不自称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反倒是宗教喜欢这么标榜自己。但科学无疑是所有试图解释世界的理论中有最多证据支持的、最经得起检验的、因而也是最可信的。原因就在于科学拒绝承认一切缺乏证据支持的断言。要想让科学接纳一个事实,就必须提出证据,并且越是不同寻常的事实,越是需要强有力的证据。而宗教或迷信从来只提出断言,不提供证据。科学的另一优越之处在于其开放性。科学总是向那些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证据支持的、更经得起检验的理论敞开怀抱。它随时准备放弃旧的理论,接纳新的理论。与此相反的是,宗教和迷信的理论几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理由放弃一个有最多证据支持的、最经得起检验的理论,转而去相信一个臆造出来的甚至逻辑上都不能自恰的理论呢?
偏见之三是,认为科学是对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的认识,科学是一门缺乏温情的、冷冰冰的学科,科学家是一群冷漠的、缺乏情感的、不懂人情世故的怪人。
或许科学家有过度沉浸于探索未知世界不惯于世俗生活之嫌,但科学绝非冷冰冰的、没有人文精神的学科。正相反,科学倡导的理性、自由、开放,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的温情体现在当它对整个宇宙的命运有所了解之后,就会对人类当下和未来的处境充满温柔和同情,这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文学对人性的关注。诚然,在欣赏世界的美的时候,仅有科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学和艺术曼妙的身姿;可反过来,也应该说,在理解世界的美的时候,仅有文学和艺术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深刻的思想。
那么,科学到底是什么呢?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首先,科学是一个工具,它是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最好的工具;其次,科学是一种解释,它是我们在理解这个世界时所得到的最佳的解释;最后,科学还是一种世界观,它教给我们在面对未知时要保持怀疑、批判、理性和开放。
(作者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报》 (2014-09-29 第7版 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