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 9:51:3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考研“降温”背后的动机探究

 

■本报记者 韩琨

201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对于一百多万人的考研大军来说,当然不是一个可以如普通人一样放松、休息的假日,而是人生中重要性仅次于高考的考试日。

2014年12月26日,教育部官方微博公布,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比去年减少6.5万人。

而就在考研前几日,一项调查显示,57.0%的受访者直言我国硕士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下降。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在“降温”。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和正在读研的学生们,究竟出于何种目的而读研呢?

为什么读研?

要探讨研究生教育的“降温”,首先不得不着眼于每一个个体读研的动机。

对于多达一百六十万的庞大群体来说,他们报名考研的动机与自身情况各不相同,兴趣、压力、家庭情况等等都是促使他们作出各自选择的重要因素。

说到考研的原因,目前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赵潇暮回答得毫不犹豫:“最大的原因当然是个人兴趣。”她报考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方向是该校古籍所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人到大四,同窗几年的伙伴们都要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选择直接工作,有人出国深造,也有人选择“都试试”。赵潇暮坦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颇受欢迎。“工作很好找,并且没有继续在国内读研的必要”。因此,选择报考大众认知中更为“冷门”的中国古代文学,是出于个人兴趣。

“但活在地球上,谁也不可能仅靠梦想活着,肯定还有名校光环的诱惑啦。”赵潇暮补充道。

从上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来看,与赵潇暮有同样意愿的只占受访人群的四分之一,因为调查显示“仅25.6%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而大学生考研的最普遍目的则是圆名校梦(42.8%),这也是赵潇暮提到的名校光环。

接下来,大学生常见的考研目的是逃避就业压力(33.7%)、重新选专业(33.1%)和进入理想城市(32.0%)。在目前一边求职一边实习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小董看来,从本科到研究生,除专业没变之外,其他几种选项都符合自己当初的考研选择。小董的本科院校也在“985工程”之列,不过所在城市却不属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冲着清华的光环和所谓的首都北京,她报考了清华的研究生,一番苦功后,她终于如愿进入清华园。

不过,研究生即将读完,正在找工作的小董有些疑惑了:“为什么本科的时候大家都说找工作难,现在学历提高了,也没有觉得找工作就变容易了啊?”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研究生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有时比硕士文凭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她看来,这也是考研“降温”的原因之一。

读书的惯性?

把“重新选专业”“圆名校梦”“个人对学术的兴趣”等当作考研理由的人,无疑是对自己的选择作了一番考量的,他们希望通过读研达到这些目的。这是有着明确读研目标的一群人。然而,也有人读研不是因为对读研本身有兴趣。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正在读研的学生在作出继续读研深造的选择时,很大程度上只是出于一种“读书的惯性”。

陈晓是北京某“985工程”高校的研一学生,与那些辛苦考研的同学不同,他在本科时学习成绩较好,以免推保研的方式留在本校本院继续读书。回想当年的情况,他的说法是:“似乎没什么理由不读研。尤其是得知自己获得了保研资格之后,读研就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陈晓告诉记者,“在就业市场上,研究生总比本科生有竞争力吧,至少公司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学历高的总是占优势一点。在我们学校的环境里,大家不是出国读书就是国内继续读研,也有同时试投简历的,但是就总体而言,本科生专心找工作的很少。”

据陈晓的观察,真心热爱学术的人并不多,而在“迷迷糊糊”状态下继续读研的人并不是少数,为了提高学历也好,逃避就业压力也好,总之是可以再在象牙塔里呆几年。“其实,我很佩服那些去找工作的同学,他们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陈晓感慨道。

有人迷糊,当然也有人不迷糊,有人现实,当然也有人没那么现实。例如,对于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的说法,赵潇暮并不那么关心。她并没有从就业市场的现实角度考虑学历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学到的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学历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在获取学历的过程中,你获得的其他东西才更具有诱惑力。纯粹出于兴趣读一本书,和为了通过专业性的考试而看一部书,其成效相差是很大的。”出于这样的想法,赵潇暮选择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专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认识层面。“不过,我也很遗憾,在这一点上,家庭和社会并未受益。”她补充道。

作好人生规划

对于所谓的研究生学位含金量下降,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邹小波认为,这与前几年的扩招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在于人们普遍还没有意识到研究生的学术型、专业型两种培养方式的区别。

“学术型的研究生是按照日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读博的方向培养的。而专业硕士,在我们研究领域的说法就是工程硕士,他们需要去企业、工厂实习,掌握专业技能,是面向就业市场培养的。”而研究生院每年招收学生的计划是根据就业市场和教育主管部门分下来的指标制定的。

邹小波表示,在新情况下,许多人一时间并没有转变思路,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滞后,把所有学生都当作学术型学生来培养,使得学生在学校无法掌握真正的专业能力,因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变得“滞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是对所谓含金量下降的最好回应方式。

可以和邹小波的说法形成印证的是,在总体考研报名人数减少的同时,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有所增加。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此次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比去年增加5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比去年增加了4%。换言之,在研究生含金量被指下降的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反而开始慢慢被人们所接受。或许,这才是日后研究生教育的主导方向。

至于读研的动机,邹小波的看法是,“读书使人明智”,因读书而获得的修养和知识对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学生不应该从完全功利的角度去看待读书这件事。“我会建议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和家庭实际情况,认真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中国科学报》 (2015-01-01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