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不久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通识教育讲坛上,北大校长林建华表示,著名的教授们要以给本科生上课为荣。这句被媒体在报道中着重突出的话,随即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热议。
在中国高等教育界,虽然教授乃至院士给本科生上课的话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这之前,一般的提法认为,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是一种“职责”,而林建华此次提出“荣誉”一说,与前者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责任”是一种外在压力,而“荣誉”则是一种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国内主流观点认为,无论是著名教授还是普通教授,只要身处高校之中,其本质的身份就是一名教师。身为教师,就有义务给学生上课。如果不履行义务,就是一种失职。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历年来,高校一般会采取一些制度性,甚至强制性的措施,要求教师履行“义务”,如将是否为本科生上课作为绩效考评或者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而一旦有优秀教授选择为本科生上课,又将成为高校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似乎这位教授也“高大上”起来。
无论是制度的约束还是外界的赞扬,对于教授而言都是一种外在的刺激,但教授内心是否真的心甘情愿为本科生上课呢?答案也许未必如人所愿。
再次回到林建华的这番话。应该说,这番话其实切中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让教授内心产生对本科教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其产生内在动力。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实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比如,在科研依然是高校普遍的主流导向的今天,我们该怎样才能让教授们明白本科教学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教授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科研压力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卸掉他们的压力,使其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本科教学中?这其实又涉及到目前高校的另一个老大难问题,即高校行政系统是否能够为教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换言之,在要求教授以教学为荣的同时,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体系,是否能够做到以服务教授教学为荣?
总之,我们应该树立“教授以本科教学为荣”的远大目标,但现阶段,我们更应该低下头,解决一些阻碍教授教学的实际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15-12-10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