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9:40:18
选择字号:
时评:公众生态素养提升同样不可或缺

 

■王佳雯

我国生态农业专家叶谦吉于1987年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其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用傲人的发展速度引得世界瞩目,却也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中,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在“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即将启程之际,“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进下一个五年规划之中,政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要完成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政府从意识形态到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必不可少,企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换代也是势在必行,更重要的其实是普通大众生态意识的觉醒和生态素养的提高。

充斥着PM2.5的空气、污染严重的水源、遭受重金属重创的土壤……这已是许多人日常生活当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但我们惯于质疑政府整治污染不力、抱怨无良企业滥排污染物,却常常忽视自身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也总以自身力量微小为由,而忽视个人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所能作的贡献。

如今,有幸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你我他,确实需要在现实情况下痛定思痛,反思自身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我们是不是需要大排量的汽车,是否在每次聚餐中做到不浪费食物,是否响应号召做到垃圾分类……

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实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息息相关。“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图景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每个人更加理性的消费方式,更加节制的生活方式,一点一滴积攒而成。

如果新西兰为了保护一棵有两千年历史的古树,而不介意通过道路时做无菌消毒带来的不便利,我们当然也可以为自己呼吸更新鲜的空气、饮用更干净的水而对“土豪”式的消费方式有所节制。

对于生态环境这类无产权公共资源,我们已习惯了“搭便车”,不愿意承担责任与义务。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已用一次次环境事件向每个身处中国的人发出红牌警告:承担责任的时候到了。

或许没有一片雪花应该为雪崩道歉,但如果此时不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会对看不到碧水蓝天的后代而心怀愧疚?

《中国科学报》 (2015-12-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