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瑜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2/6 9:58:33
选择字号:
我国成功回收“沉睡”时间最长海底地震仪

 

科技日报北京2月5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5日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4日,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成功回收两年前在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布放的一套海底地震仪(OBS),这是我国回收的“沉睡”时间最长的海底地震仪。该仪器记录了6个月时长的全球“心跳”——地震。

海底地震仪由地震计、记录仪和释放器3部分组成,其中地震计负责将接收到的地震波转化为电子信号,记录仪对电子信号进行采集和存储。科研人员通过释放器将海底地震仪回收后,可从记录仪中读取相关数据。

“有点像地震台站,只不过与大家平时了解的不同,是把地震监测设备放在了海底。”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彦鹏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这项工作有助于了解南极海域深部地质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演化,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所获取的数据,将大大提升我国在南极海域地球物理调查技术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因为远离城市喧嚣,南极具有最安静的背景环境,即使最微小的地震波也能捕捉到。但郑彦鹏说,虽然地球物理调查手段是获知南极冰盖下地质状况和资源分布的最有效途径,但因南极特有的低温、复杂地质环境,我国还缺少开展相关调查的技术手段和装备。

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的周期是每年一次,头一年投放设备,得等来年才能回收,此次回收的海底地震仪是我国在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布放的。第30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山站附近海域冰情严重,无法开展回收作业。此次回收的海底地震仪因此在南极海底“沉睡”了两年。

据了解,海底地震仪设备要保持运行,首先必须要储备足够的“粮食”——电源,此外应具备特殊“本领”——耐低温、耐压、抗腐蚀。

此次回收的这套海底地震仪记录的数据将被带回国内做进一步研究,以助于了解南极海域深部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情况。本次南极考察计划在该海域回收6套海底地震仪,其中5套为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时布放、1套为第30次南极考察时布放。

此前,我国曾在第28次南极考察期间成功布放过两套海底地震仪,并于两个月后成功回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