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餐饮业的迅猛发展,餐余垃圾的处理近年来成为中国城市的一大顽疾,而且,与之相伴的“地沟油”丑闻也一直深深困扰着中国人。
■史俊庭
“别看这个地方不大,却消化了新密整个城区饭店的餐厨垃圾。”说起面前这个占地六亩的厂区,冯建忠言语中充满了成就感。
冯建忠说的这个厂区,就是河南省新密市餐厨废弃物处理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处理中心),他是这个中心的副主任。春节之前,《中国科学报》记者来到这里,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该中心总投资2800万元,已经运行2年,处理餐厨垃圾25301.75吨,日均35吨左右。
行政支撑是保证
据了解,在国内,像这样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并不是新密市独有,但据冯建忠介绍,能够正常运转的少之又少。
谈及该中心能正常运转的原因,该中心主任张共敏告诉记者,首先,中心每年的运营经费,均由新密市财政保障。其次,国内类似的处理项目没有完全运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吃不饱”,餐厨垃圾收集的数量和质量不足,难以保证收运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而为了能够吃饱,新密市政府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新密市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通知,饭店所有的餐厨垃圾必须交给政府统一回收处理。对于拒不履行或者擅自处置餐厨垃圾的饭店,一经发现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给予处理。“事实上,所有的饭店都很配合。”张共敏说。
有了饭店的配合,处理中心就能够满足正常的运转。据了解,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让塑料杯子、筷子等废弃物进入到设备中,中心还对城区所有饭店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在处理中心,张共敏指着一个垃圾桶对记者说,尽管还会有塑料袋、筷子等废弃物进入餐厨垃圾中,但整个新密市一天能清理出的这些东西也不会填满一个一米高的普通垃圾桶。
目前,该中心餐厨垃圾含杂率已控制到1%以内,远远好于业内其他企业。
信心来自创新
记者了解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采用微生物好氧制肥处理工艺,整条生产线全部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密闭运行,处理过程环保、卫生,其产品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
冯建忠向记者介绍了处理中心的流程。将统一收集来的餐厨垃圾经固液分离、去杂、破碎、加热进一步脱水脱油,混入辅料,调节水分,送入密闭好氧发酵罐,植入功能菌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收集液体经加热后,油、水、渣三相分离,油作为工业油脂出售,水经处理达标排放,渣送入混料机与餐废固态物一块制成生物有机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和发酵废气经负压收集送入脱臭塔脱臭后达标排放。
张共敏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走访了国内不少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发现某知名高校的相关研究跟他们的基本一样,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但是,“他们要产业化至少得三年时间,而我们已经成功运行了两年”。
目前,该中心已申报专利60项,其中51项已获授权。
多方合作实现共赢
在河南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年终总结里,有一项是专门介绍他们与新密市餐废处理中心合作的内容。
所长张玉亭说,他们在微生物方面有多年的积累,为此,他们将所有相关的实验设备搬到管理中心,把土壤微生物实验室也建到了管理中心,借助企业平台,进行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研制,该中心已生产生物有机肥2200余吨。
同时,他们还利用这种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获得成功,形成了餐厨垃圾“餐桌(餐废垃圾)→无害化处理(成为有机肥)→有机果蔬种植→餐桌”的餐废处理“新密模式”。
张共敏告诉记者,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将市政污泥变成有机肥。为此,中心与河南工业大学、省农科院、中机六院合作并申报成立了郑州市生物有机肥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产学研一体的推广交流平台,研究中小城市如何利用餐厨垃圾、污泥、养殖业废弃物、农林业废弃物等易腐固废来生产生物有机肥。
《中国科学报》 (2015-02-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