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蜜蜂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保护与利用”成果通过了由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由刘旭院士、黄路生院士、李胜利教授等11位专家组成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建了我国蜜蜂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监控体系和开发平台,提出了我国蜜蜂资源的整体保护和利用方案。
该成果由蜜蜂所研究员石巍率领科研团队,联合10家单位协作,历时10年共同完成。科研人员针对我国蜜蜂种质资源本底不清,种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保护方式单一和监控体系缺乏的问题,依据多样性保护原理,综合集成了蜜蜂演化、群体遗传、繁育与饲养等学科的理论和新技术,开展了蜂资源评价的技术体系、资源评价与保护等系统研究。
该成果创建了我国蜂资源评价的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18个省,45000份蜜蜂种质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以及数字化表达,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蜜蜂资源信息库”和“中国特有蜜蜂资源全基因组信息库数据库”;对9600余个蜂场进行了年度蜂群消减量动态监测,建成了我国唯一“中国蜜蜂资源动态监控信息库”,并形成了开放平台;新发现西方蜜蜂的2个类型,东方蜜蜂的13个类型;首次在新疆北部3个县的多地发现了西方蜜蜂的野生种群,证明了西方蜜蜂已分布到86o51’E,向东推移了16o31’;建立了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的中华蜜蜂、东北黑蜂和新疆黑蜂等11个蜂种的保种方案;同时编制了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技术规范,构建了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了“蜜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等2项行业标准,在全国科研单位、蜂业管理机构、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李晨 李瑞珍)
《中国科学报》 (2015-03-18 第5版 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