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压力和公众的期待,倒逼新《环保法》出台。4月10日,备受瞩目的环保“新法”走过了它的第一个100天。近日,环保部的一系列举动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公众对于这部新法的期待。
■本报记者 王珊 实习生 李晨阳
近日,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被环保部否决。同时,朱杨溪水电站、石硼水电站等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也被叫停。
“过去十年,因为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等问题,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区进行过两次调整,自然区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开发必须严格依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严守生态红线。”环保部在《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指出。
一口气否决三个水电站,环保部的“强硬发声”让很多公众不禁产生这样的思考:新《环保法》是不是已经长出“钢牙利齿”来了?
通过实证试“铁齿”
雾霾、污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专家指出,正是这些环境压力和公众的期待,倒逼出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4月10日,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瞩目的新《环保法》走过了它的第一个100天。
近日,环保部的一系列举动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公众对于这部新法的期待。除了上述水电站被叫停之外,环保部近日在约谈河北保定政府时明确表示,限其在6月底前完成白洋淀污染整治。对此,有网友感慨:“钢牙利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
这些例子似乎证实了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此前的话:“新《环保法》不是纸老虎,而是长出了铁齿钢牙的利器。”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刘国正坦言,在我国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着“务虚”多过“务实”的弊病。以减排为例,刘国正说:“不能光从数字上看排量降低了多少,而是要看环境到底有没有改善,让数字游戏无以为继。”
新法严在哪里?
在专家们看来,解决环保问题,一方面要靠宣传,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另外一方面则要靠严格的执法,使人们不敢破坏环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刘国正说。
新《环保法》严在哪里?“除了对政府、环保部、企业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外,它还有一系列严格的监管、问责手段,包括查封扣押、按日计罚、限产停产、移送拘留、追究刑责等。”中国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庆瑞解释说。
守法成本太高,而违法成本却太低。这是过去《环保法》难以有效贯彻的一大原因。“新《环保法》施行后,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排放标准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下去。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激励政策,则会为守法企业带来新的效益。”李庆瑞说。
以“查封扣押”为例,“它不是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它赋予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暂时控制排污设施的权力。”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副教授胡静表示,这种严格将带来管理上的高效。
过去发现违规排污设施后,环保部门可以处罚企业,但企业也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只有在超过法定期限,而企业仍不加以整改的情况下,环保部门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经过这么长的周期,早就错过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时段。”胡静说。查封扣押,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环保部门可以及时阻止或减轻污染,也极大地增加了违法排污的成本。
把环境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
尽管新《环保法》有了一系列严厉条款,但在专家看来,这种严厉的“新常态”还暂时停留在纸面上。
“新《环保法》能否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真正的新常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决心,取决于义务履行机制是否完善。”胡静说。
2012年,中国追究环境污染的案例只有32起;2013年也仅有104起;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飙升到988起。“从打击数量的变化来看,我觉得国家打击环境违法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决心之大前所未有。”胡静说。
专家表示,新《环保法》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增加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一章。除了要求企业公开环保相关信息外,还同时要求政府公开环境信息。特别是新增的“公益诉讼”一条,把非政府组织和公众都纳入到执法体系当中。“从过去行政机关单方面的监督、管理、实行到现在的多元共治,这是新《环保法》在义务履行机制上的一项重大改善。”胡静说。
这让公众对新《环保法》更具信心。“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提供了360度无死角的监控,把环境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用阳光杀死环境问题!”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辰悦说。
《中国科学报》 (2015-04-15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