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倩
一次采摘草莓后的灵感闪现,让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初三学生王梓馨获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发明专利——高效捕虫笼。4月18日至20日,王梓馨和许多热爱科学的小发明家一起,在张掖参加甘肃省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放飞科学梦想。
去年2月,王梓馨去郊区采摘草莓,她发现塑料大棚里闷热难耐,空气也十分难闻。“我和农民伯伯聊天,得知他们利用大棚种植蔬果最头疼的是病虫害。它不仅降低产量,还滋生细菌。”走访多个大棚,王梓鑫观察到,几乎每个塑料大棚里都有一块儿黄色的粘虫板,相比农药,这是目前比较环保的灭虫手段,但存在粘虫效率太低的问题。
“中学生物课本上学过,农业害虫具有趋绿性、趋黄性、趋光性的特点,如果粘虫板可以发光,晚上也可以捕捉害虫,可将捕虫效果提高一倍。”有了这样的思路,王梓馨计划将长余辉发光材料和光催化材料分别涂抹在粘虫板两侧,以达到24小时粘虫和清洁杀菌除臭的效果。
如何涂抹长余辉发光材料和光催化材料?王梓馨想到了化学课本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她利用水当催化剂,将粉末状的光催化材料涂抹在粘虫板背面上,但这种方法在涂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关键一步中却失败了。经过反复思考,王梓馨用胶水将长余辉发光材料粘贴在粘虫板上并获得了成功。经过实验,长余辉发光材料与粘虫板形成的复合材料白天在温室大棚内放置5个小时,晴天条件下粘虫板夜间可发光10小时以上,阴天情况下粘虫板可发光6小时以上,保证了粘虫板可以全天候粘虫。而光催化材料与粘虫板形成的复合材料可以降解空气中50%的有机物,起到了消毒杀菌净化环境的作用。
拿着她人生中第一份专利授权书,王梓馨微笑着告诉记者:“这个蝴蝶灯笼里装着我的科学梦,长大后我想做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和王梓馨一样,怀揣科学梦想的还有兰大附中的三个高中生。
“我将来想当工程师。”在同时举行的第15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甘肃赛区比赛现场,来自兰大附中机器人社的三个高一男生不约而同说出了同一个梦想。他们是负责编程和操作的仇泊远、雷沛明,负责拼装和修理的杨竣程。4月20日,这个团队将代表中国,在美国参加FLL世界机器人挑战大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表示,科技创新大赛可以帮助青少年探索真知、提升能力、放飞科技梦想、激发创新智慧。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育华第三次担任大赛评委,他认为,通过比赛,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生物、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结合,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得到了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机会。
据介绍,本届科技创新大赛共有30万人参加,收集作品1128项,入围终评展示项目422项。
《中国科学报》 (2015-04-2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