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静
4月26日中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房立华等将尼泊尔8.1级地震后20小时的余震分布图像传到了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以便相关部门驰援尼泊尔抗震救灾。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救灾情景,至今萦绕在他们心头。当时许多救援力量都往映秀集结。后来研究发现,汶川重灾区并非只有映秀,沿地震破裂带其他人口密集地区的灾害也非常严重,救灾行动也应沿着地震破裂带人口密集区域调动,才能取得最好的救援效果。
“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和救援部门最关心的是重灾区的位置以及如何部署救援力量。在远处,确定重灾区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地震破裂过程,看地震从哪儿发生、能量如何释放;二是余震的分布,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和周围的应力调整会导致很多余震发生。根据余震的分布,可以确定地震的破裂长度、受灾范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高孟潭说。
“汶川地震后,研究所开展的余震序列精定位工作,得到了地震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吴建平说,“地震定位获得的震中位置是地震最先破裂的一个点。而大地震的破裂往往是一个条带,灾害也发生在这条破裂带上。救援自然应根据破裂带展开和进行。因此,对地震余震的精确判定意义非同一般。”
“地震发生后,交通、通信往往会遭到破坏,一旦救援方向出现误判,会贻误救援时机。因此余震精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等是确定破裂带的重要依据,也是部署救援力量的重要依据。”吴建平补充说。
房立华指着他们刚绘制的尼泊尔地震余震分布图解释道:这次尼泊尔地震的余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加德满都和博克拉两个城市附近,余震展布长度约180公里,这两个城市的灾害非常严重。从图上还能发现,这次地震对中国也有影响。在中国境内的定日和聂拉木两个地方,先后发生了5.9级和5.3级地震。
2013年芦山地震时,因地表没有明显破裂,研究人员在野外考察时找不到断层,很难进行深入研究。后来,该课题组对芦山地震余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发现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是一个“Y”字形结构,而且没有露出地表,是一个盲断层。后来根据这一条“Y”字形断层解释了许多之前让人茫然的问题。
此外,对余震进行精确定位,对我国未来城市群建设会发挥重要作用。1999年,国外地震学家利用地震精定位方法发现美国洛杉矶的地下存在盲断层,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了相应的加固。这也是地震研究为经济建设提供的一种科技支撑和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多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地下可能有很多断层,而其中不少被沉积层覆盖,实地考察很难观测到。而小地震的精确定位为探测城市的隐伏断层提供了可行的方法,这无疑对城市群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房立华说。
《中国科学报》 (2015-04-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