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科峰
在沉寂多年后,中国核电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期。
6月15日,李克强总理视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了“华龙一号”等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创新成果,并表示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
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核电前沿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核电技术和装备合作论坛上,与会专家也对中国核电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中国核电要想加速‘出海’,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大家协同一致走出去。”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副会长田力这样表示。
广阔的前景
中国核电目前的规模有多大?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工作人员李晓萌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核电的装机量只占到总量的1.5%左右,核发电量只占据总发电量的2.3%。
这个数据,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核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4年12月,随着5台核电机组的陆续投运,中国共投运22台核电机组,总装机2010万千瓦,发电量1280亿千瓦时。
2015年5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5号核电机组开工。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核电发展的重要性。加快核电发展,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主任韦平表示,今年以来,后续还会有很多核电项目陆续开工,我国核电正进入更加安全、稳妥有序的发展新阶段。
曲折的步伐
目前,核电已经和高铁一样,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
“应该说,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介绍,中国核电企业先后参与巴基斯坦、英国、阿根廷核电项目投资,成为国家领导人在高层访问时重点推销的项目。
但目前来看,中国核电的“走出去”之路并不太顺利,或者说,即便在核电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存在安全等方面的争议,导致发展速度并不算快。
“我们搞核电的人,都比较羡慕高铁。核电早在上世纪六七十代就开始起步,而中国高铁也就近些年才开始发展,但是成效比核电要大。”田力指出,国家缺乏稳定、正确的“核能观”。导致多年来发展核电的政策摇摆不定,走走停停。
最终,连韩国这样后来才开始发展核电的国家,也开始向阿拉伯国家出口核电技术,“当然,也是韩国的这个例子警示了政府,需要加快核电发展的步伐”。
进入2015年,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步伐已然加快。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巴基斯坦时,就签署了出口5台“华龙一号”的协议。
顶层设计不容忽视
李晓萌表示:“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与世界分享中国核电发展成果,助力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
那么,未来中国核电如何能够在与国外核电大国的竞争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呢?
与会专家认为,首先,国家应当具备正确的“核能观”,在政府层面应当高度重视。田力指出,核电走出去有三方面要素,即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而“政治家的重视程度”以及“在外交中的分量”就是巧实力的重要部分。
他认为,核电走出去,须做好顶层设计,制止国内核电企业的恶性竞争,协同走出去,“可以整合国内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建立中国全球一体化的核电财团”。
“仅仅依靠领导人做海外推销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度的市场渗透与商务开发。”在具体做法上,田力建议,应当建立中国核电技术与装备海外商务开发联盟,了解需求、开发市场、落实项目、立足总包,“很多国家不单纯是需要核电技术,而是一整套方案。因此,要实现中国核电技术与装备从简单的产品卖出去,到提供能源电力系统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与系统集成服务”。
《中国科学报》 (2015-06-2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