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品芝 马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7/6 9:42:00
选择字号:
82%受访者认为当下人才评价严重“唯论文化”
69.3%受访者直言身边论文造假现象多

漫画:李华

当下,论文造假现象屡屡发生,而这背后的现实是,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想评职称,大概都逃不过“论文关”。为了达到有关论文数量的硬性标准,有人疲于应付、甚至影响本职工作,有人通过造假试图蒙混过关。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59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2%的受访者指出现在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象严重,69.1%的受访者认为职称评审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不合理,66.4%的受访者呼吁改变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状,让职称评审回归职业本质。

69.3%受访者直言身边论文造假现象多

牛萍是北京某高校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化名),她曾参加学校训练营举行的国外游学考察活动,分析新加坡涉华报道。牛萍的分析结果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不过,连牛萍自己都认为这篇论文很“水”:“当时我对于内容分析这种研究方法还不了解,照搬了北大一位老师关于Facebook涉华报道的研究模式,研究过程不是很严谨。”牛萍说,学校组织方鼓励学生考察归来发表论文,并且承诺给报销一定的版面费。最后,她花了一千多元将这篇论文发表在一个非核心刊物上。

“大学里学生和老师论文造假现象肯定是有的,但造假论文一般都出现在普通刊物上。”某高校传播学院办公室老师刘琴(化名)认为,核心期刊论文审核比较严格,造假论文不常出现。

调查中,19.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论文造假、买卖现象非常多,49.5%的受访者感觉比较多,15.4%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少,仅2.6%的受访者觉得没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指出,现在我国的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有创新的论文较少。一方面,低端的、重复性的、资料性的研究过多过滥;另一方面很多“八股文”不关注实践,没有内容,只模仿国外论文的形式。

调查中,82.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象严重,24.8%的受访者直言非常严重。

“既然在这个游戏规则里,就必须要适应它”

为什么论文造假屡禁不止?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归因为当下学术评价体系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和级别,58.0%的受访者归因于论文与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挂钩,44.1%的受访者认为论文造假源于学术氛围腐化,33.4%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论文评审制度不科学,15.4%的受访者指出写论文评职称的人往往没时间搞科研。

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彭纪生说,在现有的导向下,各个单位都很注重论文。医院评三甲,考核指标里面就有论文;申报国家科学基金,结题时要看论文;教师教书育人是主要工作内容,但是现在不管研究型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要求论文数量;学校评估、学科排名、申报博士点硕士点这些最后都对论文有要求。

调查中,69.1%的受访者指出职称评审中对论文数量的硬性要求不合理。

“我们专业对论文方面管得比较松,学生会发一些水平不高的论文,以求在保研时加分。”牛萍介绍,在保研时,她所在的学院规定非核心期刊论文第一作者的加分最高不超过0.5,具体加多少分要根据专家评定的结果,依论文水平而定。核心期刊第一作者相对高,可加1分,三大检索收录的第一作者更高,加2分。

刘琴告诉记者,有些学生知道发表论文在保研中能获得加分,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大量发论文,直到加分封顶。另外,理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论文评价机制比较客观,论文的质量也容易评判,而文科论文的发表与作者的岗位、地位、人脉等多种非学术本身的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造假问题相对严重一些。

牛萍对记者坦白:“造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也不想去做,但是如果你不发表的话,可能就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66.4%受访者呼吁改变人才评价“唯论文化”现状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宿增睿,本科时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最后成果以论文形式进行发表。宿增睿向记者介绍说,这篇论文撰写、修改的时间很长,经历了非常严格的审核。为了写好论文,他学习了很多计量知识、经济学知识,也看了大量文献,收获很大。在他看来,做学术研究一定要严谨、科学,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学术生涯才充实。

“论文本该是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了某个自己有所见解的问题,而进行表达的学术创作。以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为例,科研和教学是互动的,老师除了把自己研究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写下来,还应该讲给学生,和学生共同研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于海波认为,对于论文从重数量到重视质量是一个必经阶段。与作者影响力、对整个行业的贡献相比,论文的数量相对来讲却是一个容易衡量的指标,所以在评职称等事务上会注重论文数量。但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他介绍说,当前博士论文审核,会让第三方专家评定论文的内容,隐匿写作者和导师的姓名,单纯从内容出发进行评价,其他各种职称的论文评定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对于发表论文数量与职称评定挂钩,调查中,仅14.0%的受访者支持,39.4%的受访者不支持,57.4%的受访者认为论文数量可以作参考而不宜作硬性指标。

“论文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水平和素养。”宿增睿认为,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用不同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调查中,66.4%的受访者呼吁改变“唯论文化”现状,让职称评审回归职业本质。

彭纪生认为,职称体系本来的目的是激励大家提高专业水平,这不一定都得通过论文体现。“评审可以分类,比如应用型大学就要评估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水平、实践结果等”。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评审机制更要变革,要多样化。除了根据论文水平评价人才,还可以通过其实际的创造成果评价,除了看理论水平,还可以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彭剑锋认为,关键是要形成一个“造假羞耻”的社会氛围,让做学问的人回归到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同时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本次调查受访者中,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占2.2%,高中、中专或中技学历的人占7.4%,大专或高职学历的人占22.8%,本科或高职学历的人占61.1%,研究生学历的人占6.5%。(原标题:82.2%受访者认为当下人才评价严重“唯论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