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7/22 9:27:55
选择字号:
山仑院士:产量提升与生态改善需同步实施

 

■山仑

最近,指导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了,文件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实行分类指导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但对于包括黄淮海平原在内的优化发展区提出的“应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的要求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区域农业的成功经验表明,生产发展与生态修复是一个统一体,两者应紧密结合,同步实施。“优先”只适用于特定情况,如大规模退耕期间强调“生态优先”,面临重大灾害时首先应保证“口粮”等。对于生态脆弱地区而言,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已取得的国际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寻求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技术。

这一关键技术在美国被用于着力开发中西部地区农业与防治严重沙尘暴,可称之为以少耕地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在澳大利亚南部,为防治土地退化、产量下降而采取了以小麦和一年生苜蓿为主的粮草轮作制度;前苏联、印度、以色列等国在这方面也都总结了自己的独特经验。在我国广大山区,特别是黄土丘陵地区,一个时期内,建设既保水保土又利于增产的水平梯田则起到了此类关键技术的作用。

黄淮海平原大部属于典型的半湿润地带,十分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为我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资源代价,特别是水资源代价。该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增产需求不断扩大常规灌溉面积,致使地下水连续超采,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地区引起海水倒灌或被迫改变种植结构;为获得高产更高产,近年来化肥、农药用量加大,农田污染问题亦应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为解决这一区域的农田生态安全问题不拟强调“兼顾”,而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方针,即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紧密结合,同步实施。

至于我国广大中低产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应重视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当前该区域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农业实际问题其实都与此有关。例如,干旱地区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适宜比例的确定;半干旱地区草地畜牧业基地建设为什么长期进展不快,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生态林与经济林之间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发挥经济林的生态功能;推行填沟造地技术的效益与风险评估;大范围实施覆膜栽培技术对土壤培肥及可持续增产的影响等,都需要从生产与生态更好结合的角度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作出准确的科学回应。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15-07-22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