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芳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5/7/22 10:18:25
选择字号:
六十多位院士学者为科学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举行“科学教育”论坛,来自高校、研究所、教育部的六十多位院士、学者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周其凤院士说:“科技竞争从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靠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科学教育。”这次论坛就是要凝聚广大专家的智慧,“为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咨询建议”。

科学教育是科学精神的启蒙

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院士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看很多网络留言和评论,都不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也不是正常的学术争鸣。意见不合就侮辱、谩骂,甚至上纲上线。这是为什么?”杨玉良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学教育不够。”

什么是科学教育?周其凤说,“科学教育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是普通教育的延伸”,科学教育“既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科学精神的启蒙和科学思维的开启过程”。

在杨玉良看来,“不是搞科研才需要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要“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用科学研究这种重证据、唯真求实、讲道理的特质去影响人,让大家能够正确认识问题、认识世界”。

这样的科学教育不能只是中学里的一门课,大学里的几堂讲座。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为民族振兴和人类永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应是全民的、全面的、全时的,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处做起。”

“把科学当工具来进行科学教育是没有前途的”

“把科学当工具来进行科学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杨玉良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过度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这种说法得到了几乎所有专家的认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任定成教授说,我国科学教育的问题之一,就是“面向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具体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应对,没有留下与未来的接口,没有注重终身甚至多代起作用的素养,或者把素养仅仅具体化为知识、方法和技能”。

龚克谈道,洋务运动之初,严复写了一篇震惊朝野的文章《论世变之亟》。其中指出学西方科学要学其“命脉”,“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今天,这段话听来依然振聋发聩。龚克说:“不能只把科学的作用局限在促进生产力、创造新技术方面,科学精神、思想、态度、方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尊重科学不仅要尊重科学知识,更要尊重科学精神。”

“要全面设计和启动中国正规科学素养教育计划”

任定成认为:“目前需要全面设计和启动中国正规科学素养教育计划”。而这一计划的“纲”,就是“吸收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基础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科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具特征性的特质,落脚到对人的核心素质要求和描述上,提炼出介于一般素养和学科素养之间、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核心科学素养”。

龚克则建议,首先“要在指导思想上重视科学的精神力量”。他说:“我们对于科学的定位必须超越工具性思维。”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科学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素质教育不只是吹拉弹唱、跑跑跳跳。”龚克表示,“在教学理念上,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实验和科学假设的素质。”

“同时,要积极探索科学与人文的交融。”龚克说,“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应该是本然的、内在的交融,是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上去的。”他建议以提高教师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为着力点,“既可以设立培养有科学素养的教师的单独专业,也可以在窄的学科领域对教师进行科学精神的再教育”。

发展科学教育,不是朝夕之功。或许在行动之前,应该仔细想想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夔院士提出的问题:“我们是要通过教育传授科学知识,还是通过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教育?”(原标题:科学教育 向何处去?)

(本报记者 齐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