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电动平衡车逐步进入我们的眼帘,校园内,智能汽车竞赛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日前,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圆满落幕,来自47所高校的273支代表队参赛,在山东科技大学展开了一场智力与速度的激烈角逐。
赛事面面观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该竞赛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以智能汽车为竞赛平台,涵盖了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个学科专业。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基本工程实践能力、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
该竞赛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三个组别,参赛的智能汽车都是无人操作,且各代表队赛前都不知道赛道路径。竞赛要求参赛者在主控微控制器芯片基础上设计制作具有自主道路识别能力的智能汽车,并提供模型车体。赛车入场后,完全凭预先编好的识别程序,自动识路、自动驾驶,在赛道上以最快速度完成赛程者为优胜。每一组别赛车拥有相同的车模平台,但在外形、速度、性能上各具特色,赛车依靠车载摄像头、光电以及电磁感应等设备,在特定赛道上探索道路,以精确寻迹和速度作为赛车追求的最高目标。
经过试车、预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本届大赛(山东赛区)共评出一等奖54支队伍,二等奖80支队伍,三等奖47支队伍。
智慧与勇气的博弈
智能汽车竞赛不仅是一场技术比拼,也是一场团队协作精神的较量。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是一场临场智慧与勇气的博弈。
来自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参赛队伍——电磁组Breaker遭遇突发状况。提交车模之前,一辆参赛用车遇到故障,电路板突然损坏,此时距截止时间仅余30多分钟,若不能按时交上赛车模型就将取消参赛资格。千钧一发之际,队员们心急如焚,只知是不明电路元件烧损导致,却不确定问题出在哪里,只好将可能坏的部件全部更换,好在其技术过硬、应变及时,在最后的时刻交上了汽车模型,最终取得山东省电磁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据该组成员、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董建业介绍,今年的比赛较往年更难,从单车跑升级为双车跑,赛道难度也有所增加,两车如何在高难度赛道上同步成为团队面对的最大问题。
参赛队伍大多早早准备,力求拿出满意的作品。董建业说,他们从去年12月开始为这项赛事做准备,寒假留校20多天钻研学习。同样早早做准备的还有电磁组的辉跃一。单人组队的李辉跃是临沂大学汽车学院2013级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深入研究硬件设施和控制算法,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为赛事做准备。
电磁组裁判员吕常智称,赛道设置了黑色障碍物、90度拐角、坡道和单双线变换等,较往年难度有所提高,最大挑战来自技术层面。
吕常智认为,比赛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董建业也称,通过这次参赛经历,自己在团队合作、技术学习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由于参赛者多为大一、大二学生,专业知识成为一大障碍,学校老师悉心指导、答疑解惑,为参赛队员解答了诸多疑惑。“老师们经验丰富,乐意为积极主动的学生服务,在技术和组织能力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吕常智表示,“指导学生也有助于使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局限于某个研究课题,更加系统化。”
此外,据了解,在该赛事上得过奖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受青睐,可能得到优先录用。
山东科技大学——力助学生的科技创新梦
作为此次比赛的东道主,山东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记者了解到,2011年,该校出台政策,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利研究和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2013年,山东科技大学把“必须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保送研究生的必要条件,还制定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政策、工作量补贴政策和在职称评定上的优先政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学校涌现出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孙朝阳、北美12所高校博硕全额奖学金邀请获得者管小薇等优秀学生典型。在2013年8月的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上,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参赛学校中唯一一所非国家重点大学,战胜众多“211”“985”高校,一举夺得“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第一名,捧得大赛特等奖,并获得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十届“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组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