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18 11:25:29
选择字号:
立足北京 服务全国
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扫描

 

■本报记者 沈春蕾 郑金武

挖掘重大项目、开展与中关村海淀园区等企业的对接、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打造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转移工作模式,与北京市及地方政府、企业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格局,建立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技术转移工作网络。

搭建平台 聚集资源

“北京中心针对技术转移创新价值链上的技术、产业、资本等环节,结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建设形成六大专业性技术转移工作平台:重大项目推进平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投融资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和管理平台,以及京外院地合作平台。”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庆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自成立以来,北京中心积极向京外分院拓展,一方面宣传海淀园“1+4”政策,一方面征集调研有前景的重大项目来海淀实施产业化。

北京中心在中科院北京分院和海淀园管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共建中科海淀先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围绕中科院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更有效地服务于海淀发展需求。刘庆莲介绍:“中心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在技术转移专业平台建设,尤其是科技金融、众创空间、双创工程等不断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完成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技术转移创新机制,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技术转移新模式。”

首先,通过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北京中心扩大了中科院科技资源共享范围,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

北京中心还建立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及产业化前孵化基金,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整合各种类型资金,疏通技术转移的资金瓶颈。

随着对中科院国际合作资源的整合,北京中心在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探索研究、渠道平台搭建、对接活动组织、成果孵化落地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

围绕双创工程,北京中心以孵化、基金、培训、咨询为核心业务板块,面向企业和研究机构需求,依托中心长期积累的专家库、项目库、人才库,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体系,打造全生态链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同时,通过广泛与市场各种机构深入沟通、交流,北京中心重点聚焦海淀区8大主导产业领域,及时把握产业技术需求,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机构,引导科研服务市场经济。

落实专项奖励 促进技术转移

2011年,北京中心制定《关于推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转化的奖励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在中科院京区系统首次建立了主要面向技术转移工作的奖励、激励政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技术转移工作组织奖”“技术转移工作鼓励奖”。

刘庆莲表示,通过奖励那些在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卓有成效的科研团队和技术转移工作团队,激发了中科院京区单位技术转移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中科院科技成果在北京的落地转化率。

据悉,自奖励办法实施以来,北京中心共组织四届奖励,累计有30多支科研团队和30多支技术转移团队获得奖励,奖金总计1133万元。

“技术转移奖励政策的实施,是中科院京区系统首次成体系地对中科院系统技术转移工作人员进行的激励计划,是对于中科院技术转移工作体系的极大认可。”刘庆莲说,“该政策获得京区院所一致好评,有效地调动了中科院京区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推动完善了北京中心以项目挖掘为核心的中科院京区技术转移工作体系的建立。”

经过四年的激励机制实施,中科院京区系统已形成40余个以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产业策划部门(科技处)为代表的多种形态的技术转移机构,拥有超过200人的技术转移专职工作队伍,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网,通过各种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统计显示,通过奖励办法的实施,北京中心征集最新科技成果400余项,形成项目信息资源库;挖掘出新一代移动通信芯片及协议栈软件、第三代半导体SiC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量子通信、激光显示、智能语义识别、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高温深紫外MOCVD等具有高端技术水平,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成果。

刘庆莲指出,技术转移奖励政策的实施,也为中科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团队,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技术转移工具,从整体上加强了技术转移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的结合力度,对于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实施、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创业链 探索新模式

自2014年9月开始,北京中心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围绕双创工程,以孵化、基金、培训、咨询为核心业务板块,面向企业和研究机构需求,依托北京中心长期积累的专家库、项目库、人才库,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体系,打造全生态链创业创新服务体系。

在创业培训方面,北京中心联合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资深培训导师,设立中科明理高新技术研究院,以“对接+培训”的授课模式,面向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及高校院所等机构,开展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财务、法务、战略发展业、知识产权等方面业务培训。

在辅助创业、建设中心品牌方面,北京中心从2015年5月开始,面向创新、产业、资本等机构,选定特定行业定期举办“CAS投融界”系列科技产业沙龙等活动,目前已完成“水处理专场”“动力电池专场(上)”“动力电池专场(下)”“北斗专场”等4期活动沙龙,并得到了科研机构、社会资本、行业龙头、产业联盟、地方政府等机构的重点关注。

在创业大赛方面,北京中心联合中科院深圳育成中心于2015年5月~8月,举办首届“中科创赛”,收到68支团队参赛报名,有30支创业团队通过初审。经过激烈角逐,共有7支团队获奖。投资机构与10支创业团队当场签订投资意向书。

刘庆莲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科创赛’的举办代表了中科院与海淀区又一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尝试,通过创业大赛的形式丰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整合各方资源。”

《中国科学报》 (2016-01-18 第6版 院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