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至13日,“化工新材料”研讨会在北京中科院化学所举办。记者从此次会议上获悉,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至15年,仍然存在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以及自主创新平台和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化工新材料是通过化学合成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部分以化学合成的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其中多类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材料。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高级工程师王翊民在大会报告上介绍,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化工新材料技术和产品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例如,2011年,燕山石化年产3万吨丁基橡胶投产,结束了我国该胶种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采用我国自主技术建设的世界首套万吨级合成反式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装置在山东青岛莱西市建成,使我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该工业技术的国家;而国内自主开发的长碳链聚酰胺(PA1012,PA1212)性能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目前已建成万吨级合成装置。
不过,与会专家仍然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仍然无法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迫切需求。“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尤其在高端领域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例如工程塑料树脂自给率不到40%,苯基有机硅单体、尖端含氟材料目前国内仍无法满足需求。”王翊民说。
总体看,我国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以跟踪仿制为多,自主创新的少。在我国已完成产业化和中试的上千种化工新材料产品中,目前只有长碳链聚酰胺(PA1012,PA1212)等极少数产品为世界首创。此外,科技成果与工程化之间、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之间的“鸿沟”也正制约着这一行业的发展。
与会专家们建议,学术界和产业界应不断加强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将未来研发重点瞄准高端合成橡胶、聚氨酯及关键原料中间体、聚芳醚等类型的化工新材料上。
据悉,此次会议为中科院化学所建所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合作企业等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新设立的化学科学奖学/奖教金捐赠仪式和冠名奖学金的签约仪式,以及2015年度中科院化学所冠名奖学金的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