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女性院士?”
“科学界的女性领导者又是多少?”
“科学共同体中的女性数量到底是多少?
在11月初举行的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生命科学中的女性”论坛上,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长程东红在演讲开篇连续抛出的几个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科协的所属学会的女性会员占比21%,其中理事占比13%,主席和副主席占比8%。这表明,尽管女性会员的占比逐年增高,但理事、副主席、主席等领导岗位的女性比例仍然较低。
不仅如此,在我国科技界拥有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院士群体中,也存在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性只占6%和4%。
程东红把这种现象称作“漏油的管道”,即随着学术地位的提升,女性的人数却越来越少。
当然,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根据201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统计,2013年,女学士占比53%、女硕士生也是53%、女博士生是43%,而到了女研究者这个比例仅剩下28%。
既然是世界性问题,难道真的是因女性自身的性别问题,比如人们常说的“女性真的不如男性聪明”,抑或“家庭和孕期拖住女性成才后腿”?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工程系教授Alice Huang并不这么认为,她总是习惯性地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名女科学家。”当天,她的主题报告“女性的新世界——科学生活中的女性未来”,站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立场,向外界展示了一个“打破传统,创造女性规则”的女权形象,希望让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人培养尊重女性的能力。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科院院士王志珍也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篇学术论文说过女性智商低于男性,而且我们还可以昂首挺胸地说,从某种意义上,女性的情商还高于男性。
当天,王志珍说,一些事例也证明,许多女性科学家的确在她们的领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化兰因其在禽流感病毒领域的研究两次蝉联素有“女性诺贝尔”美誉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但她也承认,男女科学家的科研前途差距是在30岁左右拉开的。很重要的一点,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可能导致她的兴奋点有所转移。所谓在28岁~35岁这个科研工作的黄金年龄段,女性虽正值青春年华,但不得不为家庭和子女作出牺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家、区域甚至全球等各个领域去调解这种不平衡、去承认女性科学家的进步,甚至会针对年轻女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如何平衡事业发展和家庭生活、如何面对科研工作中的挑战、如何发挥女性优势和创新潜能等进行讨论。
在当天论坛报告的结尾,程东红引用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一段格言“我们这一代人是有可能结束贫困的第一代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这一目标密切相关的是,这一代人有能力改变性别关系,赋予妇女和女童同等的权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