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11/28 9:15:32
选择字号:
海归“青椒”的困惑:“大学生江湖”水太深

 

“现在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当一位好老师。”艾雯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从德国留学回来后,艾雯已经在山东一所985大学任职两年。因为这期间她“三观颠覆了一次又一次”,非常痛苦之下,她约见了本报记者。艾雯告诉记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她的学生让她这个一直身处象牙塔的年轻教师感受到了原来社会“水这么深”,而从前她一直深信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一次次与现实的遭遇战后发生了动摇。

当艾雯开始向周围的年轻同行吐槽、寻求帮助时,她发现,不知道怎么当大学老师的“青椒”原来有许多。

缺心眼老师VS深谙世道学生

一腔热血换来背叛是什么体验

今年春天,艾雯负责辅导一位大四学生白皓的毕业论文。白皓在大学里一直成绩优异,并已经保研到了一所名校。然而,他的毕业论文初稿却不大令人满意。“我跟他说,你这份稿子除了四五页是自己的内容,剩下的都是拼凑出来的,需要大改。”艾雯说。

由于时间紧张,眼看教务系统就要关闭,白皓只改出来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让艾雯觉得,这个学生是有潜力把整篇文章修改好的,而且修改期间,白皓的态度也十分刻苦端正。于是,艾雯怀着对白皓的信任,提前在系统里为白皓的毕业论文打上了“优秀”。

“我本来以为,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肯定是希望自己每一步都非常完美的,我也能看到他当时的态度转变,所以我希望帮他一把。”令艾雯大跌眼镜的是,一打完分,白皓就离开学校回家了。

“他倒是觉得自己任务完成了!”艾雯苦笑道,“我顶着上面的压力延长他修改论文的时间,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做!”气愤的艾雯给白皓打电话,“我没有骂人,我只是告诉他不要以为这就是最终的成绩,如果论文改不好,我还是有权力修改成绩的。”

令艾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二天,艾雯看到学校的贴吧里出现了一个指名道姓“黑”自己的帖子。艾雯发现,帖子就是在与白皓通话的当天晚上发布的,帖子内容包括艾雯没事找事、为难学生、临时给学生的毕业论文使绊、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程等内容,回帖量在这个不是很热闹的贴吧中格外显眼。

“没想到我对于学生的‘一腔热血’却换来这种结果。”艾雯感到十分委屈,更令艾雯无奈的是,这个帖子出现以后,自己的研究生招生人数都受到影响。“我没有想到,网络的影响力会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安排”。

高级黑弟子VS耿直“青椒”

现在老师为什么不敢惹学生

艾雯讲到,在德国上学时,大学里的不及格率是50%,如果不及格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就要换系重读。“国外老师对学生是很严格的,没想到一回国,‘上面’就不希望有很多学生不及格,还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补考,直到学生全过,以至于我们还得帮着学生考试”。

艾雯表示,不管是对什么学生,老师们在分数上都是“手下留情”的。因为,老师严格要求后的结果“惨不忍睹”——

首先,某些学生利用网络在各种论坛、贴吧、评师网站上给老师“差评”。“他们会在帖子里写,这个老师打分低、人品差,劝之后的学生不要选这个老师的课。”艾雯表示,这基本就能把老师“打入冷宫”。一拨拨学生口口相传的选课经验,会让严格的老师招不到学生,甚至连课都开不了。

除了学校的做法让这些“青椒”感到无奈,学生家长的态度更是让“青椒”们感到孤立无援。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家长跟学校老师都是一心的,大家都希望学生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不是很简单的逻辑吗?”艾雯说。

然而,艾雯遇到的大学生家长,面对孩子不太满意的分数,好些的会劝老师“放学生一马”,不要在成绩上“为难”学生;厉害的则会“在学校里闹”,称老师是“学生发展的绊脚石”,要耽误孩子的一生。

“前一阵我们抓住了一个作弊的学生,学校打算按规章处理,家长就找上来一直在学校里‘纠缠’。”艾雯说。

“难道我们严格要求学生,错了吗?!”她不断重复这句话。

师生关系VS医患关系

大学老师成了弱势群体?

“现在大学里的师生关系,已经快赶上医患关系了。”对于如今的师生关系,艾雯这样评价。

艾雯表示,她所在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一般是看科研部分。“其实我们的教学是不被考核的,凭着良心认真教学生最后还导致这样的结果,老师有这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然而,学校把教学压力给了老师。艾雯表示,“我们是导师负责制,只要学生的论文出了问题,就是导师的事。学生撂挑子不干了,最后是老师的责任。我们两头受气,太无语了!”

“老师现在成了弱势群体。”艾雯说。

渐渐地,艾雯也开始“反思”:如果她当时没有那么热心,就不会有这些麻烦,“我不要对学生太好心了,他们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艾雯开始“长记性”了。每次考试出分时,她不去学校,尽量不接电话。最让她觉得自己“机智”的一件事是,有同学在考试完什么都不说直接给她发“QQ红包”,“还好当时我没手抖,我绝对不会点!”

事实上,如何当好一个大学老师,已经成为艾雯不少“青椒”同行面临的问题。艾雯的一个同学在北京某知名高校当数学老师,他告诉艾雯,在种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下,他开始以做文献研究的劲头寻找“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答案,然而翻遍了网络,没有一篇文章可以给他指明方向。

“帮我找找答案吧。”艾雯对记者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艾雯、白皓为化名)

网络语境下,师生关系更脆弱?

视觉中国供图

“高校老师遭遇奇葩研究生”“某学校最极品老师大盘点”……在高校老师和学生的朋友圈里,这样的内容总会屡屡刷屏。一边是老师吐槽学生,一边是学生吐槽老师,一些私下无法协调的问题甚至会在网络上“撕”,成为一个又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闻爆点。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曾经封闭在象牙塔里的纷争随着网络的放大成为吸引眼球的公共事件,高校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更加“不安分”的学生

曾经,人们对80后大学生的“叛逆”进行批判,而如今随着95后占领大学校园,不少高校教师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更让人“看不懂”了。有高校教师表示,这一批学生更自我、更开放,也更激进。

这“不安分”的学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要分”。

“每次考试出分后,教务处就像菜市场一样。”一位在985高校任教的任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前几年很少听说的“学生要分”现象,如今在她的学校里越来越常见,而且似乎有成为一门“大学必修课”的趋势。

令人奇怪的是,“要分”现在可不是差生的专利,而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行为。“关键是,他们会觉得别人去要分了,自己不去就会落后,所以一出分就都去磨老师。”任老师说。

任老师表示,“差生可能有一个‘合格’就可以了,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会来‘要分’。他们会罗列出各种理由,保研、出国、申请奖学金、评优,好像你不给他提分上去你就是跟他的人生过不去。”

学生的“不安分”还表现在,学生比老师还要“世俗”,老师反而被学生“社会化”。

一位985高校老师说:“现在学生发红包很普遍。”这位老师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一个班长的红包。“他各方面都很积极,就是学习差一点,所以可能就想用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吧,每次考试后就给我发微信,我觉得真是挺恐怖的。”

此外,“老板”这一称呼在导师与学生之间流行多年,师生关系之间仅靠利益维系的现象越来越多。北京某知名研究机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遇到叫自己“老板”的学生,表面对老师十分尊敬,但是一检查研究成果却发现,很多内容都是应付了事,对于导师平常安排的工作也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

网络放大镜下,脆弱的师生关系如何维系

在社交网络的普及下,高校教师成为被网络评价“绑架”的一群人。

当高校出现学生延毕、退学、患病甚至自杀等极端案件时,不少相关的“爆料文章”总会充斥朋友圈,愤怒地列举着导师的种种不当行为,仿佛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阴谋”,而当有关部门介入后,那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也无法“坐实”。即便如此,那些案件背后的故事则像“野史”一样在学校间流传。

事实上,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夹杂了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噪音,“好老师”的标准也早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为师之道,太多的口水仗最终都只剩下一个“无解”的结局。

记者观察到,在各种评师网站、考研网站中,学生们都可以搜索到关于某一位老师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除了老师的学术成绩,还包括选课是否“好过”,是否为难研究生,是否好说话等。

一所985高校的教师石琪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如果考试后给同学打分低,网络的“好评率”就会下降,网络口碑降下来了,选课人数就受到很大冲击,报考的研究生人数也随之降低,而这种“差评”还会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中“口口相传”。

石琪表示,如今高校里很多教师为了迎合学生,降低自己课程的要求,不要求出勤率,甚至保证“没有人挂科”,换来的结果是学生评教的高分数,网络上的“好评”,以及每学期爆满的选课安排,最终还会得到“优秀教师”等奖励。

然后,老师们就可以“不操心”教学的事,安心做科研、评职称。

“但是如果老师都是这样,学生的素质怎么保证?高校教师不关心教学,这一代又一代支撑国家发展的人才如何培养?”石琪感到十分焦虑。

即使如此,不少学生仍然“懒得学”。石琪表示,她的课程从一开始的“闭卷+划重点”变成了“半开卷”。“但是就算你划了重点,开卷了,他们也答不好。有同学说,我给他们划的重点里面有英文材料,就懒得看了。”

然而,面对这些网络舆论,不少教师难以对此进行“反击”。一方面,网络言论多为匿名,即使已经上升到诽谤的程度,老师们由于精力有限、取证困难,难以真正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办法;另一方面,就算可以深究,老师们对于网络攻击也不愿运用司法等程序,因为这可能会“毁掉学生的未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老师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高校师生关系为何“无解”

在高校里,师生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当说起这个问题,记者发现,不说老师和学生的观点不同,就连老师之间的想法也难以统一。而就是这样不同的“尺子”,让师生之间产生摩擦,并在网络的放大下显得“杀伤力极强”。

如今的高校教师群体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青椒”往往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海外学术经历,对于学生的期待和要求也不能拿从前的标准参考。学生按照要求勤恳学习,是不是过于保守不思创新?学生思想前卫挑战权威,是不是又成了不尊重老师?在这样的标尺下,学生如何参透老师的内心?

如今的大学生也变了。当95后占领大学校园,措手不及的老师发现,他们面对的是成长在网络环境下,个性和自我意识都极强的一代。老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不是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意志?老师迎合学生不计考勤、打高分,是不是更容易换来学生的高选课率?在这种前提下,迎合学生还是坚持自我成了每个高校教师的难题。

记者发现,那些刷爆朋友圈、占领知乎的种种“如何评价××老师”的帖子,最终都沦为了一个又一个无解的口水仗。在这背后,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当细雨春风的师生情谊碰上实实在在的利益纠葛,谁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处理得公正而不伤和气?更何况,如今的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当年的学霸,埋头读到博士,社会经验和“情商”有些甚至不如他们的学生。

不得不承认,有些老师难以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实很正常。这个年龄的“青椒”多是独生子女,过去一直在封闭的学术氛围中工作学习,往往到了而立之年才能真正走向工作岗位。而那些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学界精英,也没这个耐力枯坐象牙塔钻研学问了。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很善于利用“网络武器”发声。因此,不少老师都曾有被网帖骂、被微博吐槽的经历。然而,据记者观察,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面对学生的网络攻击,老师们不是不能反击,而是他们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说到底自己是老师,他们不愿因为自己的“反击”伤害到学生,耽误学生的前程。

因此,如何处理师生关系,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这应该是除学术课题以外,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都应放下身段,谦虚面对的终极研究课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1月28日 09 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