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黄艾娇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2/7 14:08:43
选择字号:
“院士回母校”活动走进同济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专家、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洁生产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重金属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段宁等两位杰出的院士校友,日前回到母校-同济大学,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科研经历与人生感悟。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钟志华和来自全国相关省市教育系统、高校和中学的代表,同济师生代表等出席了活动。

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感悟科技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为主题,同济大学专场活动重点聚焦“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议题,让师生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重任。

段宁院士回忆,他先是下农村插队,后又当工人,有一天突然接通知,要从单位选拔几人到同济读大学,他有幸被选中,当时还不曾听说过给水排水专业……即便是这样被动地读上了这一专业,他表示,因当时“读书太不容易”,他一直怀有深厚的“读书情结”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魏敦山院士的记忆中,高中时一次偶然在同学家看见了建筑的图片,很感兴趣,考大学时就报考了“建筑”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他提及,1988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3座优秀建筑载入世界建筑史,其中就包括他设计的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以及母校的文远楼。“我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他说。

同济大学正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两位院士校友对此十分关注。作为我国清洁生产的奠基人,段宁对“可持续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可持续发展”并非只是宏观、长远的战略,而是涉及当前的许多问题,是国际竞争的热点,直接关乎我国的竞争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除了政策、制度、策略、管理方面之外,关键是要发展高科技,掌握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取得必须依靠基础研究的突破。

对于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魏敦山认为,要“以人为本”,为此建筑师要博学、要创新,不能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对结构、通风、采光、材料、施工等其它方面有所涉猎,从而对建筑设计有全局的把握,有利于把建筑设计工作做好。

从访谈中得知,院士的日常生活原来并不单调,相反还丰富多彩。主持国内外一百余项建筑设计,获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专业造诣深厚,魏敦山院士生活中爱摄影、绘画、唱歌,还是京剧票友,他在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京剧唱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现场互动环节,段宁回答了环境学院一位研究生关于实验室研究成果如何转化应用于实际、转化应用中又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提问。他认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和工程实际要紧密结合,实验室必须建设与生产实际一样的装置;对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他表示,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发展资源消耗少、污染低、效益好的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来以为院士作为学术权威是高不可攀的,没想到两位院士校友如此谦逊,言语那么朴实,他们的生活还很丰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感觉一点距离感都没有,也看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三学生许可同学说。

当天,这两位院士校友还受聘为母校创新创业导师,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院士为他们颁授证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