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2/14 9:06:32
选择字号:
癌症防控:路艰难,也要走

会议现场

“未来的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12月12日,在中国肿瘤防控研讨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平直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尚未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仍然处于治疗为主的局面。

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总发病数预计达 429.16万例,总死亡数预计达281.42万例,其中肺癌和胃癌居发病和死亡的前两位。

虽然癌症的发病率在短期内难以控制,但是赵平觉得,如果政府能够加大对预防医学的支持力度,积极地预防癌症发病,减少癌症的危险因素,探寻出一条经济、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癌症的发病趋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癌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

同时,赵平也表示,癌症的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应该归因于人口的老龄化。此外,居民慢性感染和炎症持续流行,吸烟、饮酒不良习惯不断上升,膳食和行为生活方式日趋西化,职业与环境污染更为严峻,人群超重和肥胖率逐年增长等因素都是癌症发病的风险因素。

由此可见,癌症的防控不仅仅是医生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食品安全部门等,其中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尤为重要。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深有感触。他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控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陇德表示,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6.6%,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但大多数人目前缺乏对慢性病的科学认识。“尽管遗传、社会环境等因素无法被个体改变,但如果我们能及时改变主观认识,并调整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地延缓或阻止慢性病的发生。”

谈到癌症防控的工作,王陇德也承认存在诸多难点:缺乏特异、清晰、简便的癌症危险因素初筛指标;针对性癌症筛查方法技术要求与费用比较高;癌症的早期无明显症状与体征;病例诊治条件及费用保障不足等。

但现实困难,并不能阻止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开展。

与会专家认为,癌症是受到环境多因素作用、细胞多因素突变等长期影响,经历多阶段演变而形成的。也正是癌症这种复杂的形成机制,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拦截、延缓和逆转致癌过程提供了宝贵机会和现实可能。

特别是随着组学测序技术、大数据挖掘方法和高通量多功能筛查工具的显著进展,为癌前病变、早期癌和晚期癌的精准预防、精准筛查和精准诊治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和现实的可能性。

谈到未来的癌症防控,与会专家认为,一定要坚持“综合防控,精准降险”的策略。综合防控强调集各领域各专业的力量及社会资源开展癌症防控,而精准降险则主张精确、准确将预防医学成果有效运用于降低民众患病的风险。这既是民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使命。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药学院承办,深圳福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中国癌症基金会原理事长彭玉、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院士、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黎钧耀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俞顺章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等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专题报告。(张思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