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对称条件下讨论电磁制衡的重要性,要突破现有的常规思维,提升我国的电磁制衡能力。”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第112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认为,我国的电磁制衡能力亟需“弯道超车”。
电磁空间是指由各种电场、磁场与电磁波组成的物理空间,是在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维空间。2014年美国国防部出台了最新的电磁环境效应规划,把电磁环境效应与“核、生、化”防御一并考虑。相比之下,我国电磁环境效应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体系,电磁资源的利用发展空间受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认为:“在此非对称条件下,我国必须通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形成后发优势,提升我国的电磁制衡能力。”
与会专家认为,电磁制衡是一个战略层面的概念,而不是战术层面的概念,和制电磁衡有区别。从战术层面来讲,包括电磁对抗、电磁防护、电磁兼容。在战略层面上,还应该包括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策略。
关于非对称条件下的网络与电磁安全,针对目前重网络轻电磁的现状,南京电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姚富强认为,实施电磁空间安全再平衡战略,要重视电磁频谱安全问题;破解“电磁雾霾”难题刻不容缓,高度重视生态电磁环境构建问题;电磁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
此次沙龙围绕提升我国的电磁制衡能力,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技术以及战略举措。借鉴生物抗扰机制,提出了电磁防护仿生的学术新观点;从广义相对论引入,分析四维和五维空间的电磁计量问题;建设无线电地图,实现电磁频谱的全球可视化问题等。(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