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商与出版社对接走的是“添订补”渠道,以至于在开学一两个月后还拿不到教材,新生一头雾水、苦不堪言
□每年大一新生进来的时候,学校里的复印店老板就会找每个班的班长,推销自己生产的复印书,“便宜了一半儿多”,一些学生在付钱之后才知道是影印版
□任课老师把自己编写的教材带到教室销售。虽然老师没有强制购买,但为了考试,大部分同学还是掏了钱
----------------------------------------------
“花了700多元,教材还是没买够。”开学以来,云南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卢小林一直为没有教材而苦恼。虽然早在开学时就交了钱,可直到现在专业课的教材还没着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眼花缭乱的教材市场和多样化的购买方式,使高校大一新生一方面购买教材的开销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新生在开学后订购教材,书商与出版社对接走的是“添订补”渠道,以至于在开学一两个月后还拿不到教材,新生一头雾水、苦不堪言。为此,不少学生只有到二手书店或复印店购买,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
400元的教材在旧书店50元就能买到
新闻专业的范杰大一刚进校时,被告知需要交500元的教材费,但并不知道要买哪些教材。一段时间后,范杰只拿到了英语教材,而且“没有一点折扣”。
“之后我自己又买了27本教材,近800元,比半年的住宿费都高。”范杰说。
然而,交了钱也不一定能准时拿到书。卢小林所在的班级在学校书店订购了高数课本。“直到高数课已经上了50多页书的时候,书店才把货给我们。”卢小林说。
为何统一订购的教材到货慢?昆明新知图书城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开学后订购教材,由于是“未按征订要求的计划订数”,所以走“添订补”渠道,订购数量少、品种分散,不少出版社要凑够一件(一箱)才发货,而且大多数物流走的不是飞机或火车,而是汽车,因此到货较慢。
而对于已经进入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些“近似于教材的必读书目”,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好多书绝版了,二手书虽然也可以买到,但价格贵得离谱。”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汤力曾在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了一本定价只是20元而成交价却高达90元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绝版也是图书市场常有的事儿。”某出版社图书编辑说,由于要考虑成本控制和图书上架的更新速度,导致图书的印刷量与销售量密切相关,“一般每次只会印3个月的量,多印了书卖不出去,最后吃亏的还是出版社”。
卢小林和范杰没想到,自己花400元买的英语教材,在学校附近的旧书店花50元就能买到。
记者在昆明呈贡大学城的几家旧书店看到,各类教材十分齐全。
“一到毕业季,我就去学校宿舍楼下回收旧书。”书店老板吴卯(化名)介绍,他店里一些二手书的来源基本是各高校“收来的”,“针对性强、价格便宜”,定价为21元的一本教材,根据品相好坏,5到10元就能卖给学生。
然而,旧书店中的书籍并非全是二手,有的印刷粗糙一些、翻开时有刺鼻的味道。“这是盗版的,但没有错字。”老板直言不讳地说。
盗版书在二手书店十分畅销,不少学生前来购买,其中不乏班级“组团”购买的。“一本《新闻采访与写作》,单卖20元,如果班级统一订购,每本能便宜两元。”曾经在二手书店订购过教材的某高校班长坦言,“学生嘛,考虑得最多的就是价格。”
复印教材“省钱又及时”
“我们买正版书反而比不上别人用复印版的,复印版随到随买。”卢小林认为,自己比别人多付了一倍的价钱,却还不能及时用上课本,十分不值。
统一订购“折扣少、到货慢”,不少学生觉得“吃了统一订购的亏”“还不如自己去旧书店买二手书”。
除了买二手书,复印教材也是“省钱又及时”的方式。
据学生们反映,每年大一新生进来的时候,学校里的复印店老板就会找每个班的班长,推广自己生产的复印书,“便宜了一半儿多”,一些学生在付钱之后才知道是影印版。
为此,记者拿了一本近400页定价为49.8元的《全球新闻传播史》到一复印店复印,只花费了25元,隔天就拿到一本B4大小、外壳用粉色封皮纸包裹的复印版。
“教材复印更便宜是公开的秘密。”曾在某大学附近一家复印店打工的杜青(化名)说,复印店靠每复印一本教材获得10元的利润。不少复印店里有上百本影印书目,都是学生拿纸质书复印时留存下的,且“复印店之间的电子资源大多是共享的”。
此外,因为买不到正版书,上淘宝买复印版的书也成为学生的教材来源之一。
“商家因批量影印制作,所以价格便宜,质量也更好。有的书上甚至还能看到某些大学图书馆的印章。”汤力说,有些商家甚至会关注书籍网络电商特定的书籍是否已经断货,一旦断货马上在C2C电商上推出。
云南某高校教务处一位负责人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现象。
他认为,一方面要对侵权行为予以重拳打击,但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显示出,在互联网时代,教材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到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更新的内容,使得老师更重视制作PPT,同时再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那么,“是否还需要让新生大量购买教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此,不少学生承认,他们购买的教材有不少是“浪费”。“好多教材买了没用过,还不如看老师的课件。”某高校对60名学生的调查也显示,被访学生中75%的人说“购买的教材基本没怎么使用过”。
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杜敏说,这学期所选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任课老师把自己编写的教材带到教室销售。虽然老师没有强制购买,但为了考试,大部分同学还是掏了钱。但没想到老师上课仍然是以PPT为主,“400页的教材大约只用了100页”。
教材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
针对目前高校周边复印店盗版情况的普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指出,盗版复印经营活动,严重侵犯了作者及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且部分复印店未经工商、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审批,属非法经营,且多数复印店对复印内容并不进行核验,存在文化安全隐患。
为此,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联合下发了通知,对全国40个城市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进行专项治理,其中一项整治内容就是“利用电脑或云盘中的教材电子文档进行盗版复印活动,整治网上开展盗印、复印教材业务的网站”,对“复印店电脑中存储大批量教材PDF文档情况进行调查并纳入案件查办”。
“复印治理已经成为出版维权工作的主战场。”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事务与版权管理部的相关人员说,他们在多个省会城市调查后发现,“正版书每页成本1角钱左右,而盗版书却只需3分钱”。出版社每年因教材盗版导致的经济损失大约3亿至4亿元。
广东卓信律师事务所柯立坤律师认为,商家批量并以挣取报酬的方式复印教材已经明显超过了《著作权法》规定的为个人研究、学习合理使用的范畴,是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学生复印教材,轻则可能被追究民事侵权责任,重则涉及侵犯著作权罪”。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电商及资源分享平台,相关部门也开始对线上的盗版书籍、非法的PDF版书籍重拳出击。
“复印店侵权行为是治理的盲点,作为出版社没有时间,更没有人力到各地调查清楚每一个高校复印店是否存在图书侵权行为。”不少出版社的法律维权部门表示,目前的打击盗版侵权工作,多数还是通过举报的方式。
“从书商到出版社,多环节切割利润,从而造成图书整体价格偏高。”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李春光建议,教材市场庞大,少一些流通环节,把一部分利润还给学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一部门负责人认为,“盗版教材的猖獗,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出版社转型升级”。目前高教社正在着手尝试探索适应新的业态,通过增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从而客观上改善复印、盗版教材的乱象。
“盗版会让民族创新变为一片沙漠,长此以往,作者和出版单位都会失去知识更新的动力。”他说。
(本文受采访学生均为化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