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某高校和在此求学的各国学生。
2月2日,历时三天的“中东与北非大学教育峰会”,在位于沙漠绿城艾因市的阿联酋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与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呼吁——
■郭英剑
MENA是中东与北非地区的英文简称,就其地理意义而言,包含了从摩洛哥到伊朗的疆界,囊括了所有中东与马格里布国家。因而被称为是“大中东地区”。
《泰晤士高等教育》是英国高教领域的知名刊物。2015年2月23日,该刊出面主办了第一次“大学高峰论坛”,会议由卡塔尔的国立大学——卡塔尔大学承办。会议旨在推动中东与北非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泰晤士高等教育》近年来所主办的多项年度系列峰会之一。
对于此次峰会,《泰晤士高等教育》除了要推动阿拉伯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杂志开辟一个全新的“中东与北非地区大学排行榜”。在这次会议上,专门开设了研讨排行榜的工作坊以及分组讨论会议。直至今天,“《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行榜”已经是获得世界公认的全球大学排名系统之一,其因涵盖了教学、科研、知识传播与国际合作而较为全面地反映一所大学的主要使命而受到赞誉。2015年的首届会议非常成功。
呼吁阿拉伯世界重振人文教育
据报道,2016年2月2日召开的第二届中东与北非大学高峰论坛的焦点之一,体现在对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振人文教育这一议题上。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是在对当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技能表达担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反思缺乏人文教育的纯技术与纯技能教育,进而提出了应该加强更宽泛的教育的要求。
与会的大学校长们提出,由于过分关注技术技能,导致中东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广博的知识与深刻的理解力,因此,他们一致呼吁,要重新审视伊斯兰世界中的人文教育。
卧龙岗大学迪拜分校前校长韦兰在接受峰会有关人员采访时直言:本地区高校中的科学与工程类课程,内容变得越来越狭隘,已经到了没有任何机会去教学生思考伦理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地步了。
导致这一问题的缘由,大概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沙特诺拉公主女子大学的艾尔帅芳院长说,现在的学生都要求课程要讲授职业技能,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在未来的求职市场上会有用。
但在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副校长阿比曼尼看来,即便是技术类课程所培养的大学生,也都应该是“人”,而不是机器。
那么,或许我们需要问一句:有技术、无人文,大学生缺乏什么?
技术至上面前,人文何以立足
阿比曼尼说,他认识很多工程师、医生与护士,他们业务熟练,但却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在他看来,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自然在于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他指出,目前的困境在于,一方面大学的赞助商或者拨款人不允许课程超出技术技能的范畴,这就使得人文类教育在高校竟无立足之地;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时也不愿意多学此类课程,认为它们无用。
艾尔帅芳认为,高等教育不能屈服于这样的压力。她说,在西方世界,许多科学家所面临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他们依旧坚持专业教育要更加宽泛,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谈到本地区高校所面临的挑战时,艾尔帅芳表示,价值观(values)在本地至关重要……在当今经济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同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你不需要把所学的东西全都拿去‘应用’。”
对此,卡塔尔大学校长埃尔德海姆深表赞同。他说,学术类专业,应该培养一种自我完善的学生,在其毕业后能够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融入社会。
打造独具一格的人文教育模式
那么,应该如何建设符合阿拉伯世界特征的人文教育呢?艾尔帅芳说,中东地区的高校,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人文教育模式。实际上,也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尽管我们将来的人文教育会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也要探讨如何在我们的专业教育中去灌输我们的伦理道德与伊斯兰的认同感。
与会者认为,高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在这一问题上,埃尔德海姆提出,国立大学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他建议设立一些新的专业,还要为此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使之能够去迎接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怎样在保持伊斯兰认同感的同时,又成为一个开放的族群。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国立大学应该为此肩负起应对挑战的责任来。”埃尔德海姆说。
埃尔德海姆还特别提出,在卡塔尔大学,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技术类专业中,因为这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是按照西方模式建设起来的,因此问题还不是很大。倒是人文、社科与伊斯兰研究等领域的专业,需要更为广泛的教育才是当务之急。
峰会的三点启示
中东与北非大学高峰论坛,至少让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面对困境与挑战,大学要承担起教育青年学子的历史责任。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十七八岁进入大学,到二十一二岁毕业,这一阶段正是其身心和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应该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地关注其对各种知识的吸收、知识如何产生智慧、心理的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等通识教育,使其能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学着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而这恰恰是人文教育的宗旨所在。
第二,作为青年,在大学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仅关注一门或者一种可以维持生计的技术或技能显然是短视行为。对于肩负未来的青年才俊来说,在大学阶段学到如何面对困难,培育信心去迎接挑战,能够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形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顺境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才能,拥有这样的本领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高等院校应该为青年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应该顶住来自社会、市场乃至学生的压力,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力争把通识教育做好。
第三,即便教给学生的是技术与技能,高校也应重视其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等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虽然谈的是科学、技术与工程,但所面对的学生是“人”,而这些人,即便是在未来只从事科学技术与工程工作,其目的也是为了人类。那么,教给他们如何与人打交道,学会如何迎接挑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就充分说明:即便是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人文教育同样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6-02-25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