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 |
30多年来长江流域发生29次水文干旱 |
|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水文气候学杂志》。
水文干旱通常是指长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收支不平衡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它的发生会对区域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较于其他农业、气象等干旱,水文干旱特征更加复杂,产生的后果也更严重。而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认识并评估其水文干旱的时空特征,对于深入理解长江流域水循环格局、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奇团队基于GRACE重力卫星,将长江流域水储量序列重建并延长至1979~2012年。他们利用该数据序列,对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事件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干旱事件的恢复时间进行了估算。
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在1979~2012年间共发生29次水文干旱事件,平均持续时间为7.5个月,平均缺水量146毫米。2000年以来属于长江流域水储量较少时期,这主要是由流域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强引起。
专家表示,这种研究方法对开展大型流域水文干旱评估及洪旱灾害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6-03-02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