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飞
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一般高校,在大学生中,约93%的学生有过为省钱而复印教材的经历,且超过90%的学生认为这一行为无可非议;在教师中,约95%的人知道学生中存在此类现象,但很少有人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更有约33%的教师也认为这一行为无关大雅。尽管访谈的样本量不是太大,但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比较准确的一组数字是,笔者对某教学班进行过现场统计,某主干课程使用的新版教材定价45元,网购优惠价为38元,全班91人中46人购买了正版教材,其余44人均是使用复印教材,复印价格约为16元,每本节约22元左右。长此以往,大学里的教材复印现象会愈演愈烈,更可悲的是我们的高校和教师对此现象已经熟视无睹甚至欣然接受。
在教材复印行为中,获得好处的自然是学生和复印商,受损的当然是作者和出版商。这一行为是否违反著作权法?真还难以一言蔽之。对学生而言,复印教材是自己学习之用,并未用作商业用途,所以法律上并无过错。但从道德层面来讲,却有违学术伦理,是对知识人的极端不尊重。对复印商来说,整体复印出版物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当属一种违法行为。当然复印商仍有辩解的空间:学生主动拿教材来复印,作为复印商并无鉴别是否恰当的义务,事实上也无法鉴别这些行为是否合理合法。
要治理高校的这一现象也并不太难,关键还在于任课教师的态度。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还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如果我们的高校和大学生不懂得尊重知识和知识产权,这是一个国家文明进程中的耻辱。而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缺失,以至于论文抄袭和学术造假现象频发。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教育甚至可以从规范学生的作业开始,因为将他人文章当作自己的观点来交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英美国家的中小学都是不容许的)。同时,如果发现有学生因图谋差价而复印教材的现象,任课教师应该进行批评教育并责成改正。作为文化人,尊重知识也是尊重自己。
二是教材的出版和选用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近些年出版的教材价格普遍看涨,这是造成学生复印教材的主因。国家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有一条规定,就是要使用规划教材和最近出版教材,事实上越是新出版的教材价格越贵。笔者的建议是,一方面教材出版应尽量减少书的厚度和降低定价;另一方面教师选用教材时要适当考虑价格因素,尤其不要选用那些超出教学需要的大部头教材。
三是应加大惩戒力度。高校校园内开设有不少的复印店,有外来人员开办的,也有学校官方开办的,为学生复印教材和其他资料是这些复印店的主业。如果复印的仅仅是教材中的少部分章节,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是对教材整书的批量复印,就应该有所警觉和判别。批量复印正式出版物用于商业目的,显然是违反著作权法的,应该受到惩处。
一方面,对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对家庭经济状况极度不好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一定资助,如此才能使得因家庭困难而复印教材的理由不成立。另一方面,学习是需要成本的,教材费就是大学求学过程中名正言顺的一笔开支。我们一些大学生舍不得买三十几元的教材却花上百元呼朋唤友看场电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观呢!所以,对此类学生也应该给予适当的惩戒。
(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6-03-03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