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慧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16 10:18:50
选择字号:
《2015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奶,安全又营养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边慧

近十年来,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饱受诟病,许多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进口奶粉和进口液态奶。但是,进口乳制品质量究竟几何?我国奶产品真的就比不上“洋货”吗?

本月,我国首部聚焦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报告——《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5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在全国50余家风险评估与质检单位评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生鲜乳的质量安全风险状况。

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报告》的编著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奶业创新团队”)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对该《报告》研究成果和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奶产品质量为历史最好水平

《报告》指出,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的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完全处于受控范围内,奶产品质量为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奶业创新团队了解到,该结论基于三类维度的研究得出,分别是与国内其他食品比较、与国际奶产品比较和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参数的研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合格食品166769批次,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合格率96.8%,不合格率3.2%。奶制品中合格产品9306批次,不合格产品44批次,合格率99.5%,不合格率0.5%。

“很明显,我国奶制品的不合格比例远低于整个食品行业的不合格比例。我国奶制品是名副其实的安全食品。”《报告》指出。

与此同时,国际奶产品的安全情况又是如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楠介绍,在欧盟官方的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2013年年度报告中,食品不合格通报3137起,其中奶产品相关43起,占1.4%;2014年年度报告中,食品不合格通报3097起,其中奶产品相关66起,占2.1%。而2015年,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其中不合格奶产品44批次,不合格奶产品仅占不合格食品的0.8%。

换言之,即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当前我国奶产品安全整体上也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此外,奶业创新团队还对违禁添加物如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兽药残留、体细胞数等生鲜乳关键风险点开展了评估。“很多人认为国产奶制品消费不振,主要是因为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不好,但这仅是一种猜测或者疑问,并没有任何依据。”赵圣国表示,团队采样并验证分析了3000余批次样品,首次对我国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科学、客观的系统风险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专门针对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展开了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数据空白。

在国际上,生鲜乳中体细胞数高低是判断养殖场奶牛乳房炎和兽药残留状况的重要指标。据记者了解,美国限量标准是每毫升生鲜乳中不超过75万个;欧盟限量标准则更严,要求不超过40万个。

《报告》所究表明,我国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是每毫升51.3万个,已低于美国的限量标准。而且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体细胞数平均值逐年显著下降。奶业创新团队认为,这表明,我国奶牛养殖方式近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进口液态奶质量也有风险

这两年,以前只有在少数进口超市才见得到的进口牛奶,已逐渐成为各大电商和普通超市的货架新宠。进驻我国的进口牛奶品牌从早期的不到10个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十个,某进口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甚至创下过18分钟突破100万箱的惊人销量。

但根据《报告》的研究成果,进口液态奶在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方面的一些参数,与国产液态奶相比并不占据优势。

例如黄曲霉毒素M1、兽药残留、重金属铅等风险因子,参与评估的国产奶和进口奶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含量都未超过欧盟的限定标准。但进口常温奶中的糠氨酸含量却显著高于国产品牌。

所谓糠氨酸,就是牛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副产物,热加工程度越强,糠氨酸含量越高。在国际上,糠氨酸含量是反映牛奶热加工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过高,表明牛奶中乳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严重,消费者喝到的就不是优质牛奶。此外,糠氨酸本身的潜在致癌风险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112批次国产UHT灭菌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196.1 mg/100g蛋白质,46批次进口UHT灭菌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227.0 mg/100g蛋白质,进口奶中的糠氨酸数值显著高于国产品牌。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郑楠介绍,主要是由于进口液态奶的热加工程度较高。“进口奶通常需要长时间、长距离的运输,所以对保质期要求很高,通常市售的进口奶保质期都在一年左右。而延长保质期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超高温灭菌。”

记者了解到,在热处理条件下,乳蛋白质的氨基与乳糖的羰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糠氨酸。当杀菌温度达到135℃~150℃时,不仅奶制品中的糠氨酸含量会大幅增高,维生素C、维生素B、可溶性钙、活性蛋白质和功能性脂肪酸的破坏也显著增多,严重影响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乳制品上应标识原料奶等级

《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5年,我国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年均递增率均在6.0%以上,远高于生鲜乳产量年均递增0.8%的速度,主要原因就是奶制品进口量增加,为加工业提供了额外的原料。

这意味着,在面临国际奶制品的低价竞争时,国产奶源容易失去主动权。

“中国奶业不能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国家乳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主任姜毓君认为,奶业安全也是粮食安全的一部分。如果奶源完全依靠进口,那么我国奶业将会陷入被动发展的局面,更谈不上消费保障。

如何振兴中国奶业?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加启建议,实施“优质乳”工程,在每一盒乳制品包装上明确标识原料奶的质量等级和加工参数,“消费者只要拿到这盒乳制品,就能一目了然其质量状况和加工程度,真正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有信心消费,这是提升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的根本途径”。

王加启认为,“优质乳工程”天然地、彻底地把原料奶的质量等级、乳品加工与消费者直接联系在一起。消费者需要优质乳制品,优质乳制品需要优质原料奶,优质原料奶需要规范化养殖技术,规范化养殖技术需要合理的成本投入并得到回报。这样,奶业链中的消费、加工、养殖等不同环节就从原来的断裂状态改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的难题。

据王加启介绍,“优质乳工程”包括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并依法运用和监管;二是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以保障优质原料奶的稳定生产、供给;三是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随意改变工艺的乱象,确保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优质乳制品。

“目前,优质乳的评价标准正在研究制订当中。”王加启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3-16 第6版 科研)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